作者:李 腾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审核:曹 杰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主任医师 安徽省全科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副会长 安徽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日三餐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成为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这一隐形健康杀手的诱因,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警惕。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是什么?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也属此范围。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等。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1.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中最为常见的病因。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门静脉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由肝硬化引起。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常见原因为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手术、多器官衰竭等),以及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乙醇、物理因素等造成的胃黏膜糜烂、出血。
4.胃癌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胃癌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常在早期就会出现,表现为呕血、黑便、便潜血阳性等。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5.其他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①食管疾病,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食管癌、食管损伤、食管炎、食管憩室炎、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等;②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息肉、胃间质瘤、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血管瘤、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憩室等。
三、临床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症状?
1.呕血: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若血液潴留在胃内与胃酸接触,会转变为酸化铁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
2.黑便:当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使粪便变黑呈柏油样。出血量超过50ml即可引起黑便。
3.贫血:由失血过多引起,急性大量出血后均可导致失血性贫血。
4.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一次性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一般不会引起全身性症状。短期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或全身有效血容量的20%时,会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明显的头晕、皮肤苍白湿冷、口渴、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5.发热:部分患者在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
四、如何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检查和内镜下止血是明确消化道出血病灶的关键检查。应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进行急诊胃镜检查。
五、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包括H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胃酸和肠腺的分泌,促进溃疡愈合;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溃疡面的进一步侵蚀;生长抑素及其拟生物可减少食管和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此外,还有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酚磺乙胺、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冻干粉等。如出血量大,需及时输血。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硬化剂注射治疗、内镜下止血(如热凝、硬化剂注射或使用钛夹止血)、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如肠系膜血管造影止血)。
六、在上消化道出血期间,患者和家属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安全并促进恢复
1.饮食管理:采用软食或流质饮食。初期可能需要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果汁),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如稀饭、烂面条)再到软食(如煮熟的蔬菜、鱼肉等)。避免粗糙、辛辣、油炸食物。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药物治疗:遵医嘱服药,包括止血药、抗酸药、抗生素(如有感染风险)等。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非甾体抗炎药。
3.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戒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根据身体状况,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体质。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表定期回医院复查。
5.心理支持:调节情绪,获得家庭支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6.预防再出血:了解并避免诱因,学习有关疾病的知识,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再出血,并尽量避免。
七、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急、死亡率高,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预防措施包括:
1.饮食规律: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
2.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3.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和肝硬化等,应遵医嘱足疗程治疗,并定期复查。
4.谨慎用药: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对胃黏膜产生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如必须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
5.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紧张、压力过大。
秋季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发期。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生活作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用药以及调节情绪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特别是有溃疡病、肝硬化、胃癌等病史的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远离上消化道出血的威胁。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