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及技术要点
绿色健康养殖是指在无污染的养殖环境下,采用科学、先进、合理的养殖技术和手段,从而获得质量好、产量高的产品,且产品及环境无污染,达到畜禽与自然和谐共存,在经济上、社会上、生态上产生综合效益,并能保持稳定、持续发展的一种养殖方式。其内涵包括生态平衡、资源优化、动物健康、产品安全四个层面。其与传统养殖的区别:传统养殖只注重畜禽的成活率和生产效率(以畜禽为核心);健康养殖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并涉及风味口感(以人为本、动物福利)。其主要模式及技术要点如下:
一、发酵床养殖模式
发酵床养殖是在按照一定要求设计的鸡舍里垫上含有发酵菌种的有机垫料,使鸡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所降解,从而达到减少排污的养殖新模式。
1.发酵床的制作。笼养鸡舍:沿着鸡笼底部地面挖一个宽为1.5米,深度为0.4~0.5米的沟槽,槽的两内侧用水泥批平或用砖砌平,底面的泥土铲平。平养鸡舍:在地面上用砖块、土坯、土埂、木板等材料砌30~40厘米高度的发酵床围墙。
2.发酵菌种的选择。选择安全、无毒,有较强分解能力的活菌制剂,并密闭阴凉避光保存。
3.垫料原料的选择。选择来源广泛、供应稳定、价格低廉、不容易分解、不容易结块、大小均匀,吸水性、弹性、通透性好的原料,如木糠、稻壳等。不得选用已经腐烂、霉变的原料。
4.发酵床的维护。发酵床的锯屑变少时,适当补充缺少部分;发现粪便成堆时,将其耙平、翻松;若饮水器漏水需及时更换,在潮湿地方要添加新垫料;把板结的垫料及时翻松(每周1次),把表面凹凸不平的垫料耙平;鸡全部出栏后,将垫料放置2~3天;将垫料彻底翻耙一遍,并适当补充发酵床菌种发酵液,隔24小时后再次进鸡饲养;垫料的使用年限为4~5年,清理出来的垫料可直接用作农用肥料或经加工生产生物有机肥。
笼养发酵床
平养发酵床
二、生态循环—立体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如:“鸡—猪—蝇蛆—鸡、猪”模式,即是以鸡粪喂猪,猪粪养蝇蛆后肥田,蝇蛆制粉,含蛋白质高达63%,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蝇蛆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猪、鸡的抗病力。这种模式,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又使鸡粪作了无害化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明显。
三、种鸡全自动化饲养模式
1.饲养条件。环境质量总体应符合NY/T388标准要求,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标准的要求。鸡场距离工厂或矿场2公里以外,远离村庄及其他畜牧场,离交通主干道500米以上。不受污水及废气影响,无噪音和外来人畜干扰,避免应激。鸡场交通方便,排水顺畅,排泄物堆放污水区及污水处理区与放牧区分隔。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满足饲养需要。
2.栏舍建设。开产种鸡栏舍建筑为单层结构,采用三角形屋架承重,墙体采用砖混结构,墙体内表面涂混合灰浆防除潮湿。舍内地面要求平整无缝,光滑透水,能抗腐蚀。内部空间高度在4米以上(育雏栏舍要更高),檐口高度不低于2.5米,顶部用5厘米的隔热板密封,周边用砖砌墙和安装玻璃窗密封,采用负压抽风水帘降温系统,出风口安装1.1千瓦功率的抽风机,入风口处安装湿帘降温装置(冬季可用薄膜封死,减少风量进入)。
3.笼具。最好采用热镀笼具,可以更好地防腐蚀,以三层笼最好操作,每组笼具可饲养120只鸡。鸡舍建筑采用列式:鸡舍纵向布置多列鸡笼,3层重叠,呈“H”型鸡笼布置为“背靠背”,在每列鸡笼间各设一条80厘米宽走道,每层鸡笼之间设鸡粪输送带,并且安装自动集蛋系统、自动喷雾消毒系统,自动喂料系统,自动饮水系统。
四、林地(果园)生态养殖模式
将饲养周期较长的散养小型鸡种放到林地、果园中饲养,比如荔枝园、龙眼园、芒果园、板栗园、柑橘园、松树林、桉树林、竹林、八角林、杂木林等。通过选择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轮牧、控制适宜承载量等技术措施,既为优质鸡放牧饲养提供了广阔的场地和天然饲料,又可为果树提供肥料,除草杀虫,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的生长。两者都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进入良性循环,实现了林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1.简易鸡舍。按10~15只/平方米的饲养密度设计鸡舍面积。跨度5~6.5米,长度30~50米,高度2.0~2.5米,也可因地制宜。屋顶主要用油毡或石棉瓦制成,屋架用木条、竹竿制成,屋的支架用砖砌制,屋墙面用农用塑料薄膜或帆布即可,地面铺水泥,有条件的最好搭栖架,晚上鸡可以在架上栖息。
2.群体大小和放养密度。群体大小在1000~2000只;舍内密度为10~15只/平方米;放养密度以150~300只/667平方米(亩)为宜。
3.合理轮牧模式。分区轮牧:用围栏将林地隔成3~4个小区,每个小区放养1个月左右。分期轮牧:一个场地连续养鸡1~2年后换另一个新场地养殖。间隔轮牧:一批鸡出栏后间隔1.5~3个月,让植被恢复后再放养第二批鸡。
五、肉鸭旱养模式
整个饲养期都不让鸭子下水,全部在鸭舍地面或网床上饲养的一种养殖模式。
1.网床旱养式鸭舍。育雏室四周砌砖或围彩条布,屋顶用彩钢瓦,网床与地面距离60~100厘米,网眼大小为1厘米×1厘米,四周围栏高20~30厘米;中、大鸭舍四周立钢架或水泥柱架,屋顶用彩钢瓦,网床与地面距离1.8米以上,网眼大小为2厘米×2厘米,四周围栏高40~60厘米。
2.地面旱养式鸭舍。育雏室四周砌砖或围彩条布,屋顶用彩钢瓦;中、大鸭舍四周立钢架或水泥柱架,屋顶用彩钢瓦。地面放3厘米左右厚的垫料,可用刨花、木糠、谷壳或其他干燥柔软的植物秸秆。
3.饮水槽、排污沟和排水沟。饮水槽用直径为15~20厘米塑料管剪除1/3管壁后制成,放在鸭舍内侧的近南侧,用塑料网垫好,网眼根据鸭子大小做不同选择。在饮水槽垫网下建一条排污沟,在排污沟上放支撑条垫着饮水槽垫网。排污沟深30~40厘米,宽70厘米,排污沟流向鸭舍的主导风向下风处,坡度为10度。排污沟用水泥砂浆将沟底和两侧砌好。
在鸭舍左右两侧的屋缘滴水处各建一条排水沟,沟深20~30厘米,沟宽60~70厘米,排水沟流向鸭舍的下风向,坡度为10度。
作者 | 广西畜牧研究所 韦凤英
来源: 广西畜牧研究所 韦凤英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