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到舟山,两地之间,一个项目,正在建设。潜入海底,一条隧道,逐渐延展。海面之上,有人坐船,看浪花拍打,仰视飞鸟的足迹;海底之下,有人乘车,享疾驰如风,同海洋生物同行。金塘海底隧道,是浙江省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它的建设,将结束舟山不通铁路的历史,也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新”的体验。
相向施工、海中对接、洞内解体,两地之间双向掘进,这场“双向奔赴”的工程建设,你我皆是见证者。
(中铁十四局甬舟铁路项目部供图)
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全长 16.18 公里,其中盾构隧道11.2 公里。对此,有人发问“为什么要建这么长的海底隧道?”为避免海中筑岛等建筑物对航道及周边的影响,在隧道的建设之初,建设团队经过了长期的讨论,建桥还是建隧?如果建桥,考虑到对宁波与舟山两岸码头航运和航道等方面的影响,最终选择以隧道下穿的方案开工建设。
针对工程难点和项目特点,设计师与前期创意团队想到了“两边始发中间对接”的方案。“甬舟号”盾构机,从宁波向舟山始发;“定海号”盾构机,从舟山向宁波始发。2024年5月 16 日,始发仪式的举行,正式开启了金塘海底隧道的施工建设,一场震撼的“双向奔赴”旅程由此启程。
(中铁十四局甬舟铁路项目部供图)
在“甬舟号”盾构机的庞大身形下,涂装的龙形图案映入眼帘,寓意着蛟龙过海吉祥安全。这是设计者们心中的期盼,也是美好的祝愿。为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团队予以“甬舟号”盾构机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在盾构机的刀具上下了“功夫”,为应对复杂的地质环境,盾构机的刀具材质通过特殊处理,厚而坚固,刀具的设计也为海底隧道的建设提供了保障。而作为盾构机的“耳朵”,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通过波的反射能够清晰地感知前方地层及障碍物,方便清晰地探测海底山,使施工更加精准进行。
在隧道的施工现场,很是干净整洁。将工地工厂化,这是建设团队的新理念,同时也应用了更多高科技的手段,运用了智慧管控平台来实现操控。
中铁十四局甬舟铁路项目工程师胡浩介绍说:“智慧管控平台,结合了我们的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和数字盾构等多个平台。正因为智慧管控平台的介入,也带来了我们隧道施工的少人化、无人化,也带领着我们向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新的迈进,这个平台也实现了我们远程操控的功能,将我们日常作业中的一些管控全部转移到这个平台上来。”
(中铁十四局甬舟铁路项目部供图)
曾经,一张船票,可带我们游览海面,而未来,一辆高铁,将带我们“穿海”前行。可看海浪翻涌,可见沙鸥翔集;亦可入海中“隧”,乘“海”中车,感受科技的力量,去更多想去的地方。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