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 霞 浙江省台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金筱筱 浙江省台州医院 主任医师
来自患者真实的声音:产后1年,由于我对疼痛的恐惧,在性生活中找不到生娃前的“愉悦感”,甚至觉得丈夫都变得有点“性冷淡”。更尴尬的是,每当用力咳嗽、打喷嚏时总会出现漏尿的情况。尿频、尿急让我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厕所,医生,我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早知道阴道分娩会有这些问题,我可能就直接选择剖宫产了。这种情况是不是盆底功能障碍呢?
女性盆底是由骨骼、肌肉、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构成的整体,如同一张“肌肉吊床”,参与维持阴道紧缩度,排便及增进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一旦出现盆底功能损害,会继发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等系列功能障碍。下面一起来了解盆底功能障碍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导致了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女性一生中会因为妊娠分娩、盆腔阴道手术、绝经后性激素缺乏、肥胖、长期便秘等因素,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继发盆底支撑结构薄弱,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虽不是致命性病变,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如子宫脱垂者因下腹坠胀伴会阴异物而影响活动、尿失禁者常伴发不自主漏尿、尿频、尿急等。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盆底功能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会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不及早治疗,可能因此抑郁,不利于家庭和谐。
1. 压力性尿失禁 咳嗽、大笑、打喷嚏、搬重物、剧烈运动,一不小心就漏尿。
2. 盆腔脏器脱垂 常感到腰部酸痛、坠胀,重者子宫脱出阴道口外,因摩擦还会出现溃疡及感染。
3. 慢性盆腔痛 长期外阴、小腹、肛门等不明原因的烧灼样疼痛。
4. 性障碍 性欲减退、没有快感,性高潮或性交痛,躲避性接触。
5. 阴道松弛 经常有气排出。
6. 急迫性尿失禁 总突然出现憋尿感,迫切要上厕所,但尿量又排不出多少,排尿次数也会增多。
以上症状如果符合一条及以上,这表明你的盆底功能可能已经“告急”。产妇和中老年女性是盆底问题的高发人群,一旦发现自己有盆底方面的困扰,建议及时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检查,以便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治疗。
三、如何做好盆底健康的防治工作?
专科医生会根据你的具情况,进行盆底评估,医生分析结果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电刺激、生物反馈、磁疗、中药针灸、家庭训练等方案,而对于重度脱垂者.建议尽早进行手术干预。
盆底健康关乎女性一生健康,建议定期评估盆底功能,成年女性每年评估1次,中老年女性每年1~2次。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盆底疾病的发生,保护女性健康;尤其提倡妊娠期及产后女性群体,在合理控制体重,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等,还可降低便秘发生的概率。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产后42天需进行规范的盆底功能筛查,如有问题者及时进行康复治疗,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中老年群体可按每周3~5次,每天2次,每次10~20分钟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腹式呼吸等。
四、盆底康复知识六大误区
误区一:顺产会损伤盆底肌,剖宫产就没有盆底肌损伤风险。
无论是顺产或剖宫产,妊娠过程对女性盆底肌肉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害,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出现解剖和功能的异常。而妊娠期和异常产程情况,如胎儿过大、羊水过多、孕妇体重增加过多、产程过长、难产、阴道助产、重度会阴损伤等会使盆底肌肉受损更加严重。因此,妊娠期应做好体重管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误区二:凯格尔运动就是收缩肛提肌,自己在家练习就行!
女性盆底肌肌力锻炼方法不正确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从而损伤盆底肌。经盆底肌电评估,若无法达到自我锻炼要求,可以借助康复技术来改善,如电刺激、磁刺激、触发电刺激、生物反馈等。电刺激可促进局部微循环,修复受损肌肉组织,达到改善盆底肌力的作用;生物反馈可以实时反映盆底肌的状态,辅助患者完成自主锻炼,增强控尿控便能力。对于无法主动收缩盆底肌肉的患者,推荐电刺激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先进行被动收缩,掌握正确方法后再进行自主锻炼。
误区三:产康疗效无保障,以前产后坚持做了2个疗程的康复,但现在还是出现了子宫脱垂和漏尿!
虽然,产后42天至6个月是盆底肌康复的“黄金期”,但之后仍要坚持自我管理,即持续锻炼盆底肌、调整生活方式及避免增加腹压(如咳嗽、便秘、蹦跳)等。产康治疗的结束不是盆底肌康复的结束,而是盆底康复自我管理的开始。
凯格尔运动简便、安全、有效,不受场合的限制,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正确方法:取平卧位,上肢肌肉不对抗任何重力和阻力,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缩5秒,然后慢慢放松,休息5~10秒后,重复收缩运动。过程中保持匀速呼吸。从平卧位、坐位到站位循序渐进锻炼,随着肌肉能力的提高,可在阴道里放置阴道哑铃,从轻到重增加阴道哑铃的重量,逐步训练肌肉的力量。
误区四:一把年纪的六旬大妈,现在漏尿,做盆底功能康复还有用吗?
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指南指出:在治疗师指导下的至少3个月的盆底肌训练作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线治疗(A级推荐),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包括减重、戒烟、酒等。
误区五:我还没生娃怎么可能会子宫脱垂?
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从事重体力劳动、常年穿紧身内衣及营养过剩引起的过度肥胖等导致腹压增加的因素不容忽视;同时,代谢性疾病引起营养缺乏,导致肌肉松弛;遗传因素,如马方综合征导致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医源性手术的直接损伤,如子宫切除后,造成盆底肌肉和神经的直接损伤,从而导致盆底功能损伤。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雌激素分泌也会随着卵巢功能减退而减少,造成盆底肌的薄弱、松弛,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每位女性都要关注盆底健康。
误区六:我经常健身,跳绳或打球,一周5次,也会得子宫脱垂吗?
增加腹压的运动会增加盆腔脏器脱垂的风险,如举重、跳绳、打羽毛球等蹦跳类的运动。可以选择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
总之,走出盆底康复认识误区,人人关注盆底健康。产后盆底康复是盆底健康的关键一步,不要错过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黄金期(产后42天至6个月)。建议每位女性都做盆底功能评估,并得到相应的指导。让我们一起关注盆底健康,享受健康美丽的人生!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