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4时35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过境北京。摄影爱好者们在门头沟区定都阁旁守候,拍摄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的瞬间。
▲摄影:白继开 郑志
在酒泉,新华社记者拍摄下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轨迹。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1时00分,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已圆满完成,飞船的发射时间由什么决定?此次发射任务有哪些科技新亮点?
恰当的时间发射更有利于对接空间站
航天发射都有“时间窗口”,是指适合火箭发射的一个时间区间。神舟飞船的目的地是中国空间站,由于空间站也在太空围绕地球不停地运动,这就要求神舟飞船要在恰当的时间发射才能有利于对接空间站,这是时间窗口的重要决定因素。
此外,还要考虑到地面跟踪测量系统的工作条件要求,比如远洋测量船工作海域的天气情况、风浪情况等。因此,白天和黑天不是决定神舟飞船发射时间窗口的因素,空间站与飞船的相对位置,测控才是重要的考虑。
装载货物数量最多、重量最重的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陈同祥表示,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的第4艘载人飞船,也是以往型号中装载的货物数量最多、重量最重的一次。
陈同祥介绍,在不改变飞船主体技术状态的前提下,神舟十九号的装载体积较神舟十八号提升了20%,装载质量增加了约30%、百十来公斤,为空间站运送包括新鲜食品、水果,衣物以及在轨维护设备等物资。
陈同祥表示,面对新增的装载物资,研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推演,优化了飞船的系统,将设备更新换代,给飞船本身减重,从而提升载荷。同时,设计人员还对飞船轨道舱进行了布局调整,比如将原来散放的物资归置在一起,腾出了更多可利用空间。
果蝇上太空,小白鼠在排队
神舟十八号飞船曾带着斑马鱼和金鱼藻飞往了空间站。斑马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淡水观赏鱼,也是科学家非常喜欢的“模式生物”。所谓的模式生物是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
本次神舟十九号搭载的果蝇也是一种模式生物。果蝇便于进行遗传学实验,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相似性,其研究可以获得对人类遗传疾病的认识,为研究人类自身在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展开小鼠实验,小白鼠也是模式生物。其他的常见模式生物还有,豌豆、线虫以及拟南芥等等。科学家对这些模式生物都是“知根知底”的,所以有利于科学研究。
用锂电池取代过去的镉镍电池
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开始,神舟飞船的主电源储能电池将镉镍蓄电池升级为锂离子蓄电池,单组电池扩容30%以上,同时新增了更为精准的充电分流控制模式,安全控制策略自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相比其他航天器,神舟飞船的电源工作环境比较复杂。有单船飞行时的大负载自主供电,有遮挡严重和光照条件较差时接受空间站的并网供电,还有返回途中的安全供电、故障时的应急供电……神舟十八号停靠在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更是覆盖了所有在轨恶劣工况,因而经历了更多的能源供给难题。
“锂电能量更高、循环寿命更长、无记忆效应。其在应对复杂工况时,无须开展特殊的在轨维护工作。另外,相比镉镍蓄电池,锂电能量保持能力更强,能使太阳帆板基本处于停转状态,间接减少机械结构的损耗。”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研制人员表示。
同时,新电池重量更轻、能效更高,3块电池可以顶原先的6块电池。电池重量减轻,意味着神舟飞船在整船重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搭载更多空间站所需物资。
神舟十九号作为神舟十八号的应急救援待命船,其锂离子蓄电池已在地面“待机”半年之久。研制人员重点比对了锂离子蓄电池在出厂、进场及发射三个阶段的数据,电池状态与刚出厂时基本没有差异,目前仍处在巅峰状态。
来源:科技日报、红星新闻、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腾讯太空
来源: 科技日报、红星新闻、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