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手机、电子手表,在现代社会,记录时间的工具多种多样。但你有没有想过,数百年前的人们是如何测量时间的呢?在今天的《科学万象》中,我们将带您穿越时光的隧道,一探那些古今中外用于测量时间的神秘装置,现在,就请跟随我们的镜头,追随光阴的脚步,一起感受科技与时间的精妙交织。

在今天的快速时代,我们对时间的理解似乎已被数字钟表和闹钟所统治,但曾经,有一种神秘的装置,以阳光为笔,阴影为纸,书写着时光的故事。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希腊的圣殿,从中国的故宫到欧洲的广场,日晷不仅仅是时间的记录者,更是文明的见证。但你有没有深入的了解,究竟是什么让这些简单的结构成为测量时间的精密工具?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的?今天就让我们在山东省科技馆天文科普走廊,跟随阳光的脚步,追寻阴影中隐藏的时间秘密。

1.日晷的起源与发展

日晷背景

日晷的故事始于古埃及和巴比伦,这些古老文明的天文观测者发现了利用太阳阴影来计量时间的方法。他们的初步尝试不仅是时间测量的起点,也是人类利用天文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早期证据。日晷在中国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早期的日晷,称为“日规”或“晷仪”,不仅用于日常时间测量,还在天文观测和历法编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历算著作《周髀算经》中就出现了“冬至日晷长,夏至日晷短”的记载。而我们常常用出自《增广贤文》中的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提醒人们时间的宝贵,其实,它也与日晷的原理紧密相连。在古代,太阳被视为光,而其影子则为阴,时间的流逝体现为光的阴影变化,因此时间又被称为光阴。那么,这一概念是如何在日晷的设计中得到体现的呢?日晷是如何利用太阳的光线和产生的阴影来测量“一寸光阴”的呢?

  1. 日晷的科学原理

日晷的核心部件是晷针和晷面。晷针,通常是一根垂直的杆子,其角度和方向取决于具体的地理位置,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上,它会在晷面上投射出一个阴影,随着太阳的移动,这个阴影也随之移动。

日晷之所以可以计算时间,利用的是地球自转导致的太阳相对位置的日间变化。随着地球的旋转,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晷针的阴影长度和方向发生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日晷可以精确地测量出时间。

在日晷的设计中,数学和几何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晷面上的刻度线不是随意布置的,而是根据地理位置和太阳运动的几何关系精确计算而成。不过,虽然日晷这种计时器没有误差,但是却需要一个晴朗的天气,如果遇到雨天、雪天、雾霾天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它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能够风雨无阻的计算时间,后人不断地发明着新的计时仪器。

3.水运仪象台

在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发明家张衡,创造了一种惊人的机械装置,它不仅精确地模拟了天体的运行,还能够准确地测量时间,成为了古代中国科技的巅峰之作,它就是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一项复杂的机械发明,其核心是一个精巧的水力驱动系统。

水运仪象台的心脏是一个大型的水轮,水轮通过不断流动的水推动旋转,这一运动将动力传递给整个装置。水轮旋转驱动漏斗中的水缓慢滴落。这些滴落的水流入一个浮筒中,浮筒随水位上升而移动,从而控制与之相连的齿轮和指针,指示时间的流逝。

这一装置的设计体现了古代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天文现象深刻的理解。它的精确度不仅对当时的时间测量和天文学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晷与水运仪象台,这些源自古代的伟大发明,不仅映射了天体的运行,更是人类智慧的见证。虽然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但我们对天文和时间的探索却始终未变。日晷与水运仪象台,这两座古代科技的丰碑,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智慧,更指引着我们探寻未来的路。

来源: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