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高院物光学院首席教授舒嵘向杭高院常务副院长郑崇辉转交“月壤”样品证书 通讯员 马丁 摄
7月10日下午,在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杭高院物光学院首席教授舒嵘正式向杭高院常务副院长郑崇辉转交“月壤”样品证书,双方留下微笑合影。
在两天前7月8日的晚上,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放,经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评审,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审核,来自月球的嫦娥五号样品——一份重200mg粉末样1和一份重13mg的光片样1共“两小捧”月壤,正式抵达了位于浙江杭州的杭高院实验室。
新闻发布会现场,科学家们纷纷称呼这来自月球的土壤为“无价之土”,表示将进一步把这些珍贵的“月壤”研究透、研究深,为人类揭开月球奥秘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月球“土特产”跋山涉水来到浙江,它的日常是什么样的?背后又藏着哪些科研愿景?跟着记者一起了解这小小月球土壤中的科学价值。
杭高院储存月壤的实验室场景 素材来源: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众星捧月”的月壤日常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在月球正面西北部的吕姆克山附近,采样到总质量达1731g的月球表层月壤和深部岩芯样本,并成功凯旋回国。
在实验室的手套箱里,全副武装的记者,第一次见到了这些月球来客。编号为CE5C0400YJFM00409H的透明小罐子里放着200毫克的细粒月壤属于粉末样,编号CE5C0400YJFM00402H14GP的小圆盘中,则是13毫克的光片样。据介绍,粉末样是干燥的细小颗粒,适合广泛的实验分析;光片样是经过树脂固化和抛光处理的薄片,便于显微镜下的高精度成像和分析。
不仔细看可能还看不太清楚的这些月壤,在研究人员们的眼里,可属实是当下“最重要”的宝贝。
研究团队核心成员许学森介绍,因为“月壤”首次来杭,杭高院特地为它量身打造了一间实验室,依据国家天文台月壤样品存储标准定制了同款手套箱。
一天24个小时,这些样品都是在万级以上的洁净间里保存,并被不间断、零死角地进行监控以及实时影音记录。
“因为希望能重复利用珍贵的月壤样品,所以此次申请到的月壤样品,需要在一年后归还,并且损耗率不能大于20毫克。所以每次开盖,我们都小心小心再小心,保存好它,将每一点都用于科学研究当中。”许学森说到。
一小捧月壤,承载探月工程的未来
月壤来之不易,杭高院物光学院首席教授舒嵘团队也汇聚了一支“精英力量”——舒嵘领衔,带领一批来自光学、电子、光谱、机械、遥感等多学科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开展研究。此前,团队还曾成功研制嫦娥系列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主动光电载荷,多次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文章。
浙江获批月球样品资料图 图源: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在此之前,不同的科研团队曾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并获得了多项成果。比如,找到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嫦娥石”;明确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玄武岩形成于20亿年前;确立月壤氦-3的最佳萃取温度系数等等。
浙江获批月球样品资料图 图源: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杭高院的这支团队则将更多是从工程仪器的角度,开展科研。舒嵘介绍,基于落地浙江的月壤样品,有望为未来的探月工程进一步“擦亮眼睛”。比如嫦娥六号着陆器搭载的有效载荷——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就相当于嫦娥六号的“眼睛”,帮助它在月球上实时检测月表矿物。
“借助月壤本身,我们将建立遥感设备和月壤光谱的数据内在联系,校准和升级光谱仪的系列监测能力,同时将地面月壤样品和在轨数据进行关联。”舒嵘说道。
也就是说,也许未来,在嫦娥七号、八号等探月工程中,新一代有效载荷的新进展,都可能基于这213mg月壤的助力。
“无价之土”到浙江,意义重大
浙江获批月球样品资料图 图源: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今年,嫦娥六号首次实现人类从月背成功取样,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大家也不会忘记,在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进的探月路上,嫦娥五号和其月壤样品,在当时都是人类挺进星辰大海里程碑式的存在。
嫦娥五号实现了五个首次重大突破。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样品高速返回地球、首次对样品进行存储、分析和研究。
同时,嫦娥五号也是我国首次在月球上“挖土”、以及全人类44年来将月壤样品带回地球。
“嫦娥五号样品获批落地浙江,是浙江省以及杭州市在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实力的一项有力证明。”杭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也代表我们在空天信息领域进一步探索,为相关信息产业发展助力增势的决心。”
仰望星空,筑梦苍穹。舒嵘透露,接下来,团队会尽全力做出应有的科研产出,同时以现有的科研工作为基础,为嫦娥七号以及未来的深空探测贡献自己的智慧结晶。
来源: 潮新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