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平棚栽培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有羊肚菌的菌种选择、设施搭建、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预防及采收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襄阳地区羊肚菌平棚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

3.1羊肚菌 Morchella

羊肚菌(Morel)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是一类名贵的食药两用真菌。

3.2栽培种Cultivar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称三级种。

3.3外源营养袋 Exogenous nutrition bag

按一定规格的塑料袋,装有一定比例混合的麦粒、杂木屑、谷壳、玉米芯等营养物质,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有一定规格的塑料袋。

4.菌种选择

菌种应从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单位购买,选择菌丝活性强、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适合襄阳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羊肚菌菌种。

5.设施搭建

5.1搭建大棚

简易平棚搭建。使用8cm口径地钻打孔机,在种植地块按照3m×3m呈“口字形”挖深度50cm的洞,每亩约70~80个;取长3m直径5cm~8cm竹竿垂直于地面,下半部0.5m于土壤内起固定竹竿作用,上半部2.5m于地面上起支撑遮阳网作用,每根竹竿离地1m高处捆绑20kg种沙(土)袋,使用电钻在竹竿最上部呈“十字形”平行于地面打孔,取直径3㎜塑钢线沿两个方向依次从所有竹竿顶部电钻孔内穿过,田间塑钢线在竹竿的连接下呈网状固定于竹竿顶端,在土壤中嵌入50cm深地桩用于固定起点和终点处的塑钢线。每个大棚的搭建面积控制在10亩以内,棚与棚之间留3米宽走道。(或利用林地直接搭建小拱棚)

5.2覆盖遮阳网

平棚遮阳网固定:选择遮光率在90%~93%的遮阳网,搭于塑钢线和竹竿顶部,每两块遮阳网可使用缝包机连接,大棚四周遮阳网垂于地面并用土壤压严,大棚上部固定压膜线抵御大风,在竹竿和塑钢线的支撑下,遮阳网形成一个密闭的平棚,在平棚周边适宜的地方预留开口,作为进出通道使用。

5.3地膜

地膜选择厚1mm,宽2~3m的白色或黑色聚乙烯塑料膜。

5.4小拱棚

每个厢面宽1~2m,厢面间用开沟机或人工做宽0.3m、深0.2m的沟为作业道。每个厢面搭建1个小拱棚,厢面每隔1m插小拱棚支架,支架使用竹片或纤维棒,小拱棚上覆盖厚2mm,宽2~4m的白色聚乙烯塑料膜,每个小拱棚长度不超过25m。

5.5喷灌设施

在每个厢面摆放五孔微喷带,或在棚上部使用雾喷装置,保证水能充足且均匀的喷洒于栽培厢面。

6.播种

6.1播种时间

日最高地温稳定低于20℃即可进行播种,襄阳地区一般在11月15日至12月5日最佳。

6.2栽培场地选择

场地符合NY/T5010规定的要求,水质无污染且符合GB 5749的规定要求,种植土壤沙壤土>壤土>纯沙土;壤土地要求旋耕多次至土粒蚕豆大小并开深沟,沙土要求水源充足且灌溉方便。

6.3土壤处理

清理种植地秸秆;深耕后暴晒10天;撒施辛硫磷等防治地下害虫药剂后立即旋耕;壤土需多次旋耕至土粒蚕豆大小;播种前每亩均匀撒50~150kg石灰粉再次旋耕,调节土壤pH保持土地平整待播;农药使用应该符合NY/T 393规定要求。

6.4菌种处理

菌种由人工或菌种脱袋机粉碎至小麦单独成粒为宜。

6.5菌种用量

每亩使用菌种150kg~250kg最佳。

6.6播种方式

播种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播后立即进行人工或机械覆土,覆盖厚度2~3cm,随后进行田间喷灌浇水,浇水后发现菌种裸露需及时覆土。

7.田间管理

7.1营养袋

播种后3~15天摆放营养袋,营养袋用小刀划两条长5cm的破口,破口处务必接触土壤,避免杂菌侵染,营养袋配方同栽培种,每亩地使用2500~5000个,每个约0.3~0.5kg。

7.2地膜使用

播种后尽快浇水并立即用地膜覆盖,杂草基数较多的地块使用黑地膜,其他地块使用白地膜有利于提前出菇,地膜两边用土块固定,既需保证一定透气性还需避免风吹。

7.3催菇水

播种时间45天以上、田间菌丝成熟呈现黄褐色、营养袋吸收充分小麦大部分空瘪、地温稳定至4℃以上,以上条件同时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