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导致他39岁英年早逝的,是一种在整个欧洲持续200年之久的致命传染病——肺结核。
结核病是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历史上很多文献中都有结核病的记载。受历史科学条件的影响,这些记载对结核病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但也反应了人们是对结核病了解的不断深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1.西医对结核病的认识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泥板雕塑记录了经典的“驼峰背”脊柱变形,这与结核分枝杆菌破坏脊柱导致的脊柱变形非常吻合,从埃及木乃伊中也发现脊柱结核存在的证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希腊医师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将结核病定义为一种致命性疾病,他在《流行病学》中记载了结核病的特征:发烧,尿液无色,咳嗽产生浓稠的痰液,口渴和食欲不振。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认识,包括希波克拉底在内的一些人认为结核病是遗传的。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普遍认为君主拥有神圣的力量,患者经过“国王触摸”后就会痊愈。
到了19世纪,西方开始使用“Consumption”来命名结核,其直译为“消耗”,与中文“肺痨”有异曲同工之妙,意思是这种疾病会缓慢消耗一个人的生命。
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科赫首次公布了其在显微镜下找到的结核分枝杆菌,开启了人类防治结核病的新纪元。
2.中医对结核病的认识
我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所载“传乘”,其症状有“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腘”等。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描述“虚劳”有“手足烦热、盗汗、虚烦不得眠”和“马刀侠瘿”等,都与肺结核症状和淋巴结结核相类似。“传乘”、“虚劳”虽难肯定就是肺结核,但包括肺结核。
汉至唐代认为本病具有传染性,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初步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家族性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元代葛可久所著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书《十药神书》,记载十首治疗虚劳吐血要方,为肺痨的系统化用药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医家意识到肺痨的治疗与患者的营养条件关系密切,故《痰火点雪》中详述了各种适合肺痨患者食用的药膳食材。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对结核病的描述:“痨瘵外候,睡中盗汗,午后发热,烦躁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痰涎带血,咯唾吐衄,肌肉消瘦”等,对结核病症状描述已较完善。
3.肺结核防治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人体肺部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到空气中。
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被感染者一生中发病的可能性约为5-10%。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2周或咯血,有的人还会有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或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结核对人体的危害严重,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被称为白色瘟疫。
20世纪抗结核药物出现之后,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按医嘱坚持规律用药95%以上的患者可被治愈。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导致治愈率大大降低,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