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进展速率不断增加、近视眼患者日益低龄化以及高度近视眼占比不断提高。因此,了解不同近视阶段的划分规则,及时选择合适的近视管理措施对每位家长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根据《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年),近视被划分为近视前期和近视期。6岁儿童的远视储备下限为+0.75D,7~8岁儿童的远视储备下限为+0.50D,9~10岁儿童的远视储备下限为+0.25D,当孩子的屈光度小于等于同等年龄儿童远视储备下限,且大于-0.50D时,被认为处于近视前期,此时需要进行近视预防,如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工作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等。在眼睛调节放松状态下,屈光度≤-0.50D,则被划分为近视期,此期又分为非进展性近视、进展性近视和病理期。其中,非进展性近视是指近视进展量≤0.50D/年,此阶段孩子需要戴镜矫正视力。当近视进展量≥0.75D/年或伴有眼轴增长引起的眼底病理改变时,即属于进展性近视或病理期,此时需要在矫正视力的同时控制视力的进展,可选择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特殊设计的框架眼镜和低浓度阿托品眼水等,对于不易控制的近视,可以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处于不同近视进展阶段的儿童青少年,需要在规范监测下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包括对近视前期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预防和对近视儿童青少年的矫正与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监测眼部健康将有利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吕天斌)
来源: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