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一天的劳累之后,你渴望在家中寻得片刻宁静,却被父母连珠炮般的提问所困扰?他们关心你的工作进展、生活细节,甚至不时提起你的个人大事,这些可能令你感到烦躁不安。

这种情绪的背后,或许隐藏着父母的不理解或过度干涉。

我们为什么会

控制不住地与父母冲突?

一些人面对父母,还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今日的工作如何?”“想吃些什么?”“什么时候考虑找个伴侣?”“为什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生二胎?”

听到这些问题可能会让你感受到压力,因为你渴望独立掌控自己的生活轨迹。一些子女成年后在与父母相处时,多多少少可能会面临类似的情况。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我们必须认识到,亲子间的情感联系是复杂而微妙的。父母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伙伴和最亲密的人,但随着我们步入成年阶段,追求个人的生活和目标,与父母的关系也随之变化。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未能适应这一转变。他们仍旧像对待孩童般关心你的饮食、着装、职业等,使你感觉自己永远无法真正独立。此外,有些父母可能会对你的工作、婚姻选择发表意见,这无疑会让你感到排斥,因为你希望自主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观念冲突

观念冲突或许是导致这种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观念中,父母常被视为家庭权威,而新时期的思想则激发了年轻人的独立意识。这两种思想的碰撞,使得父母与子女间的分歧愈发明显。特别是在两种典型的父母面前,子女的不满和冲突感尤为强烈。

首先是“扫兴型父母”,可能由于他们自身的成长背景,他们无法恰当地表达关心与鼓励,反而将之表现为嘲讽或打压。

其次是“控制型父母”,他们将孩子视作自己的延续,以爱之名行干涉之实,这种行为不仅束缚了孩子,还破坏了亲子间的信任。

以2023年高考后的一个事件为例,一名重庆女孩梦想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但她的母亲却坚持让她留在本地成为教师。尽管女孩偷偷更改了志愿并被心仪的学院录取,但她的母亲却偷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试图阻止她追梦。幸运的是,这名女孩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控制型父母”的典型行为。他们期望子女遵循自己的意愿生活,却忽视了子女的个人梦想和追求。真正的爱应该是尊重而非控制。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无效沟通

无效沟通也是引发子女排斥父母的关键原因。

当父母无法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时,他们的决定或言论可能会造成子女的痛苦。例如,面对子女的抑郁症或失眠问题,一些父母可能会简单归因于闲散,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

怎么做

才能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告诉父母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我们也应尝试理解父母的立场,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父母表达关心时耐心倾听,理解他们的出发点是对我们的关爱。

其次,我们可以改变与父母的互动方式,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如一起旅行或看电影,以此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在这些共同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分享快乐和感动,加深相互间的理解。

最后,我们不应忘记给予父母关心和爱。他们是我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我们的关爱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无论多忙,我们都应经常与父母联系,通过电话、信件或小礼物来表达我们的爱意。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总结来说,作为成年子女,我们虽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采取措施避免陷入情绪困境。在这段亲子旅程中,适时表达情感、管理情绪,才能让我们的关系更加成熟,亲情之路更温暖,才能减少纠结和遗憾。

书中通过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结合心理学的智慧,为读者量身定制了一套应对焦虑、重塑安全感的贴心策略和治愈方案。

在这本温暖而深刻的书中,我们将深入探索现代女性内心世界的四大敏感领域:原生家庭的深远影响、婚恋情感的复杂纠葛、亲子关系的细腻挑战,以及个人成长的不懈追求。本书如同一盏温暖的灯塔,指引你在波涛汹涌的情绪之海中,找到通往宁静港湾的路径。

著名心理咨询师雷紫秋老师以其深厚的心理学功底和丰富的咨询经验,引领我们深入探索女性内心的四大敏感领域,用真实的故事与心理学的智慧,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套应对焦虑、重塑安全感的策略。

在快节奏与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女性面临着多重角色的压力。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温暖的笔触,剖析了女性面临的种种挑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书不仅会陪伴你渡过难关,更会引导你发现自我价值,活出真实、坚韧的自己。

本书是一本关于自我发现与成长的力作,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度剖析。书中不仅揭示了原生家庭、婚恋情感、亲子关系及个人成长中的种种困惑与挑战,更以真诚的态度和实用的策略,帮助读者逐步构建内心的盔甲,抵御外界的风雨,勇敢而自信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策划制作

来源丨图书《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