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不会再为大米饭不够吃发愁了,而是更在意大米饭好不好吃。抱着一碗香味和口感俱佳的大米饭狼吞虎咽,那感觉别提多棒了!大米饭好不好吃,除了跟煮米饭的方式有关,还跟稻米的品种有关。

稻米一般有籼米、粳米、糯米之分。

籼米,又叫长米、南米,米粒细长,米色较白。

糯米,又叫江米,米粒有细长的,也有椭圆形的。

粳米又叫粳粟米,米粒呈椭圆形,按照收获季节的不同,又有早粳米和晚粳米之分。

稻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科学家研究发现,从分子结构上来说,淀粉可以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煮熟的大米,是偏硬还是偏软糯,就是由所含两种淀粉的比例来决定的。米粒的直链淀粉含量、黏性大小和香味,都与大米饭的食用品质密切相关。

图源:Pixabay

籼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米粒黏性小,煮出来的米饭偏硬。粳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稍低一些,米粒黏性小,煮出来的米饭较软。糯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非常低,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9%,所以煮出来的米饭特别黏稠。

一般来说,北方和江浙地区的人多喜欢吃粳米。江浙地区之外的南方人,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人多喜欢吃籼米。

糯米嘛,南方人、北方人都爱吃。尤其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用粽叶包裹糯米,做成粽子。粽子里面可以添加红枣、蜜枣、红豆等馅料,咬上一口,香甜软糯,真是太好吃了!在南方,人们还喜欢在粽子里添加鲜肉、香肠、火腿等馅料,淡淡的米香夹带着咸咸的肉香,别有一番滋味。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有点儿流口水啦?

流口水,说明你回想起了大米饭吃到嘴里的口感。那么,大米饭的口感又跟什么有关呢?

这就要说说大米的储存时间了。因为同样品种的稻米、同样的煮饭方式,如果稻米储存时间不同,煮出来的大米饭口感也会不一样。稻米储存的时间长了就是陈米。用陈米做出来的米饭,不仅色泽不好、黏度低,也没有嚼劲,没有一点儿米香味。

另外,储存大米的方法也会影响大米饭的口感。买回来的大米,随便在常温下放着,时间长了,就有可能生虫。被虫子蛀蚀后,米粒会变碎,就算把虫子弄干净,煮出来的大米饭口感也不好。

奇怪,买回来的大米干干净净的,没看见有虫子呀,难道它们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凭空从米粒里蹦出来吗?

当然不是,它们其实“潜伏”在我们难以注意到的地方。

稻米还在田间地头的时候,其中一部分就有可能携带了虫卵,即便后来经过了很多道加工,虫卵依然“潜伏”在米里。等到外界环境合适,它们就会孵化成虫子。大米给它们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很快,虫子就会长大,然后繁殖出更多的虫子。

另外,如果家里存放大米的地方不卫生,大米也容易生虫。

图源:Pixabay

大米里常见的虫子有哪些呢?

最常见的米虫是一种黑色小甲虫,叫米象。它们个头儿不大,可繁殖力惊人——一年能繁殖8代,一次能产500多枚卵。所以,米象对于大米的危害是很大的。

还有一种米虫,叫印度谷螟,是一种小型蛾子,体长5~9毫米,会蛀蚀各种粮食。不过,危害粮食的不是成年印度谷螟,而是它们的幼虫。印度谷螟一年可繁殖6代,每次可产150多枚卵。虽然印度谷螟的繁殖能力不如米象,但是幼虫的生命力极强。在环境不适合的情况下,幼虫会停止发育。等环境变好,它们又会继续发育。

那么,应该怎样储存大米呢?

买回来的大米,如果不多,你可以扎紧袋口,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因为大米在低温环境下可以保持新鲜。

如果大米很多,你可以把一部分放进塑料瓶中,随吃随取,剩下的可以分成若干份,分装在小袋子里,抽真空,放在阴凉处储存。

你也可以在大米中放一些花椒、大蒜,或者把储存大米的容器浸在花椒水里泡一下,晾干后再装米。花椒、大蒜的刺激性气味,能起到驱虫的作用。

我们能吃到种类多样、营养丰富、口感很好的大米饭,当然也离不开科学家辛苦的付出呢。

如果稻米的品质不够好,煮出来的米饭也不好吃。为了提高稻米的品质,让人们既能吃得饱,更能吃得好、吃得健康,我国科学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研发和应用先进育种技术,在水稻育种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中国科学院李家洋院士带领的团队,多年致力研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努力培育出了高产量、高品质的水稻新品种。

几十年来,李家洋院士常常带着团队“泡”在稻田里,卷着裤腿弯着腰,任凭汗水浸透衣衫,只为育出一粒粒好种子。

他们从基础研究入手,通过不断努力,找到了控制产量、品质的关键基因。这些优良基因就像一个个积木块,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将它们集中到同一个水稻品种中,就培育出了更能适应环境、更强壮、高产又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成功解决了水稻育种中高产与品质难以兼顾的难题。

2018年,李家洋院士带领的团队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表彰他们为水稻品质育种做出的重要贡献。

如今,中国的杂交水稻取得了巨大成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世界首位。未来,相信我国科学家还会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水稻品种。也许,未来研究农作物育种的科学家中,也有你的身影呢。

供稿单位: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审核专家:许明陆,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