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眼科门诊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在英文俚语里弱视眼被叫做“懒惰的眼睛”(lazy eye),意思就是,这只患病的眼睛很懒惰,不愿主动看东西,它的发病率在3%左右。
所谓弱视就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对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相差2行或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具体为:若3岁以下儿童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者即诊断为弱视。
弱视临床表现:1、孩子两只眼睛注视的方向不一样,临床上常见的就是斜视,尤其是出生6个月以内就发现“对眼”发生弱视的机会比外斜视高。2、看东西时喜欢眯眼、歪头、凑近看东西等。年龄较小的宝宝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等。3、弱视的宝宝由于视力不好,会影响身体其他方面的发育,出现如大运动不协调,左右不分,读书串行等。4.还有部分弱视的宝宝只有一只眼睛视力不好,另一只眼睛是正常的,这种弱视爸爸妈妈通常难以发现。这种弱视通常在幼儿园或学校体检时发现。
弱视的病因:弱视其实是一个“结果”,它可以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病因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斜视性弱视:斜视是指注视东西时两只眼睛的方向不一致,一只眼睛注视目标,另一只眼睛偏斜出去,那只经常偏斜的眼睛会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在视觉发育期出现高度屈光不正,物象就无法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就是一个模糊的像,这个模糊的像会使视皮层发育受损,从而形成弱视。高度远视和散光是最常见导致弱视的两种屈光不正。3.屈光参差性弱视:两只眼睛光学系统的焦距差别比较大,就叫屈光参差。焦距正常的眼睛聚焦清楚视力良好,焦距异常的眼睛聚焦不清楚视力较差,当大脑接受到清晰度不同的两个像时就会互相干扰,宝宝就会关闭模糊眼的图像,造成弱视。4.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先天或外伤性白内障、上眼皮下垂等遮挡大部分入瞳光线,外界多姿多彩的物像无法刺激视网膜视觉神经功能发育,就会形成弱视。这种类型的弱视通常程度比较严重。
弱视治疗:弱视治疗的目的是使弱视眼的视力和双眼视功能达到正常标准。1.病因治疗:如果有斜视、白内障、上睑下垂等这些情况,要根据相应的条件,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尽早手术。术后如果需要戴眼镜的,就得坚持戴矫正眼镜。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最重要的是戴合适的眼镜矫正。2.遮盖治疗:如果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就要遮盖好眼,“强迫”懒眼工作。遮盖的时间与弱视的严重程度及年龄相关。3.压抑疗法:用压抑膜或者利用阿托品的散瞳作用让好眼矫正视力下降,从而增加差眼的使用机会。4.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多媒体视功能训练系统综合运用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和计算机视觉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各种生物刺激,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
弱视预防:1.及早发现视力异常苗头。弱视儿童除了视力低下还有其他表现:斜视、歪头、贴近看东西、眯眼、频繁眨眼等,一旦发现这些现象要尽早到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2.是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3个月体检一次。3.家庭自测,家长可自购一个视力表,挂在光学充足的墙上,在规定距离进行自查,一定要先右眼再左眼检查,不能同时看,以免漏检单眼弱视孩子。
弱视的治疗的效果和患儿的年龄、弱视的程度及类型密切相关。弱视治疗的最佳治疗时期是8岁之前,弱视发现的越早,治疗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因此儿童一出生就应关注视觉发育,3岁时就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一旦发现视力存在异常,就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吕天斌)
来源: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