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撒网捕鱼的简单行为到深海探索的技术奇迹,我们见证了人类对海洋认知的演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接下来的科学万象节目中,我们将探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以及如何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见证山东在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征程中如何助力构建蓝色家园,展望未来海洋开发的新篇章。

人类最早认识海洋,是从撒网捕鱼开始的,但这种方式只能认识一些浅表的海洋生物,而走向深海,那片看似漆黑荒芜的黑暗里,实则蕴生万物,生机勃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海水养殖历经了5次浪潮……这5次浪潮基础研究都是属于我们山东。

山东依海而立、更应因海而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凭借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许多实践。2014年在山东青岛首航的海洋科考船“科学号”,破解了深海观星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耕海一号、蓝鲸一号、蛟龙号、深海一号、国信一号等高端海洋装备相继交付使用。这一系列的成就,都体现出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

自古以来,人们依靠大海这个“蓝色粮仓”进行着生活生产,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不过你知道吗,除了多样的海洋生物,海洋中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海洋是矿产、能源的聚宝盆。海底蕴藏了全球超过45%的油气资源;可燃冰存在于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白色结晶物质,在将来,可燃冰是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最佳新型能源。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海洋开发装备领域技术的持续进步,未来世界范围内将全面开展针对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五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装备的研制。

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扩张,过度捕捞、向海中丢弃垃圾污染物、以及排放工业废气等恶劣行为已经造成了海洋生态退化、水质污染和海水酸化等一系列影响,这在长远看来终究是对人和自然有害无利的。让海洋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了新的目标。

加速蓝色崛起,山东把海洋生态文明摆在突出位置,开展了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工作,整治修复海岸线461公里,滨海湿地9075公顷。同时加强海洋灾害治理,2022年浒苔最大覆盖面积是历史最小年份,同比减少了92.2%。

全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水质比例一直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海洋生物多样性稳中有升,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洋,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2035的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推动海洋开发装备更加集成化、绿色化、智能化,并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我们在依靠大海获得资源的同时也要不断发展自身,用科学的探索精神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海洋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