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藤 (Cynanchum chinense)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以根、乳汁入药。祛风解毒、健胃止痛、化瘀解毒。
攀援而上入云宵,俯瞰人间尘与嚣。
平展白花长细果,成熟之后漫天飘。
**名 称:**鹅绒藤
**拉 丁 名:**Cynanchum chinense
**分类地位:**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鹅绒藤属 Cynanchum
**别 名:**祖子花、趋姐姐叶、老牛肿、白前、豆角蛤蜊、何首乌、河瓢棵子、老鸹角、毛萝菜、牛皮消、瓢瓢藤、趋趋姐叶、山豆角、天鹅绒藤、小老鸹眼、羊奶角角、羊奶奶、哲乐特-呼呼、哲乐特-特木根-呼呼、中国牛皮消、过路黄、合钵儿、老不肿、纽丝藤、婆婆针扎儿、羊角苗、羊奶科、中国白前。
**异 名:Vincetoxicum pubescens、Cynanchum pubescens、Cynanchum deltoideum.
识别特征:
1、缠绕草本,主根圆柱状,长约20厘米,径约5毫米,干后灰黄色。全株被短毛。
2、宽三角状心形叶对生,薄纸质,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侧脉约10对。
3、聚伞花序腋生,两歧,小花可达20朵,花梗被微毛,花冠白色,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副花冠二形,杯状,裂片丝状,10根,两轮,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蓇葖果双生或一个不育,细圆柱状,长约11厘米,径约0.5厘米,内含种子多数,种子椭圆形,极扁平,棕褐色,长约6毫米,宽约3毫米,表面粗糙,具粒状和短线状小突起,边缘具宽而厚的翅,斜向腹面,背面微凸,腹面凹入,中央具细纵棱,棱中部以上具明显分枝,长为种子4/5,红棕色,顶端稍圆或较平,具疏齿,基部平截,具白色绢毛,种脐位于种子基部,白色短条状。
**国内分布:**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辽宁等地区。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路边、哈工大北海边山坡。
**国外分布:**蒙古、韩国。
**生 境:**生于约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坡、林缘、路旁、灌木丛、河畔、田埂边、沙丘、海滨等地。
**物 候 期:**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保护级别:**鹅绒藤 (Cynanchumchinense)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
**重要价值:**鹅绒藤 (Cynanchumchinense) 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也可用于荒野的山石、护坡绿化。娕果可食。
药用价值:
以根、乳汁入药。甘,凉。入肝经。
根:祛风解毒、健胃止痛。主要用于小儿食积等症。
乳汁:化瘀解毒。主要用于寻常性疣(刺瘊)等症。
编辑:Pierre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