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赵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药师 教授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涉及多种机制。
有些细菌可以改变抗生素的分子结构,使药物失去活性;有些细菌学会了如何将抗生素排出体外,使抗生素在细菌内部无法达到有效的浓度,也就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细菌可以改变自己的某些结构,使抗生素无法按照原定的攻击方式起效。在接触抗生素后,有时其中一种细菌可以存活,是因为它获得了合适的抵御抗生素的方法,于是开始繁殖并取代其他被杀死的细菌,从而成为优势种群,这意味着接触抗生素会迫使细菌升级、进化,使每次存活的细菌更有可能耐药。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耐药有时可以在细菌之间传播,使其他细菌也获得这种本领。每次服用抗生素时,敏感细菌(抗生素仍然可以攻击的细菌)会被杀死,但耐药细菌会幸免于难,并获得生长和繁殖,若滥用抗生素可使耐药细菌得到发展。这就是反复使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细菌数量的原因。耐药的细菌会导致曾经可以被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变得无法治疗,而且耐药的细菌通常更难被清除。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是控制细菌耐药性传播的关键,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全社会也应该共同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