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现存1600多种:我国沿海有100多种,其中黄、渤海常见种类有多棘海盘车、罗氏海盘车、陶氏太阳海星等。海星以其标志性的五臂构造、绚丽多彩的外表和引人注目的生活方式而广为人知。
海星的身体呈现出明显的辐射对称结构,大多数种类拥有五个臂,但也有六臂、七臂乃至更多臂的奇异变种。每个臂都与一个中心盘相连,形成典型的“星”形布局。它们具有丰富的色彩,展现出从柔和的粉色到艳丽的橙色,甚至是深邃的紫罗兰色等多种色调,宛如一幅幅精美的海洋艺术品。
海星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其超凡的再生能力,当遭遇天敌攻击或环境压力时,它们可以通过断肢求生的方式逃脱险境。更惊人的是,即使只保留一小部分身体组织,包括至少一部分中央盘,海星也能重新生长出完整的身体。沙海星可由1cm长的腕长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而海盘车则必须有部分体盘保存下来,才能再生[1]。它们是高效的肉食性掠食者,海星类捕食的贝类有:蛤仔、牡蛎、毛蚶、魁蚶、鲍、 蝶螺、日本东风螺、中国蛤蜊等。 捕食方法也堪称一绝,海盘车在捕会埋栖的大型贝类时,首先匍匐在这种贝的正上方,用管足清除泥沙。泥沙从近口部的管足依次送到腕前端的管足,控制到一定程度后,其身体就变成中央部凹下的状态,并用管是把贝拉上来,此时身休变为隆起的状态。然后海盘车用腕和管足将贝调整为腹缘朝上、壳顶朝下,再以吸着力强大的管足拉开贝壳,并将囊状的胃翻出体外,摄食贝的软体部,或者将胃插入贝壳内食贝肉。有人在实验中发现,海盘车的胃能从直径0.5~3.2毫米甚至0.2毫米的尼丝孔钻入贝壳取食蛤肉。这种独特的胃外消化技术,不仅体现了海星卓越的生理机能,也是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立足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盘车还有嗅觉能力,它能非常准确地找到潜埋在沙中的贝类。研究发现在放流魁蚶时发现,在不同密度的魁蚶放流区,海盘车聚集的密度亦有很大差别,魁蚧放流的密度越大,游盘车聚集越多,因此可以认为海盘车可能还有感知饵量多少的能力。
海星能食用并且自古就被入药,有专治扁桃腺炎之功效,海星黄还是一种优质蛋白源,其蛋白质、脂肪含量比海胆黄和海参的都高,不仅富有营养价值,且可能对高血压与冠心病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海星棘皮很厚,韧性极强,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以海星棘皮为原料提取胶原蛋白,可用于制作海参代用品。
不过,绚丽多彩的海星类却是重要的敌害生物之一,对经济贝类的危害普遍而严重。目前在中国北方大量暴发的海星种类当中,最常见的是多棘海盘车和海燕。研究发现早期生活史阶段是海星种群暴发的驱动阶段,幼虫成活率的提高是导致种群暴发的关键,种群连通性是揭示海星种群来源和扩散的重要线索。通过监测预警在暴发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