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周舒义、望乡
发表首篇论文10年后,近半学者“退圈”
一项针对38个国家近40万名学者的纵向队列研究发现,发表首篇论文5年后,约1/3的学者退出学术界,不再从事科学研究,这一比例在10年后上升到近50%。此外研究还发现,女性比男性“退圈”几率更大,但相差幅度因学科而异。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Higher Education。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引文数据库Scopus提供的数据,追踪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近40万名学者的论文发表情况,领域横跨16个STEM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医学)学科。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一组在2000年发表首篇论文,纳入142776人,其中52115人是女性;另一组在2010年发表首篇论文,纳入232843人,其中97145人是女性。
分析表明,在“2000年”组中,约1/3的科研人员在首篇论文发表5年后不再发表论文,这一比例在10年后上升到近50%,在19年后上升到近2/3。女性在5年、10年、19年期放弃科研的几率分别比男性高12.54%、11.52%和6.33%。到2019年,只有29.4%的女性学者仍在发表论文,而男性学者的同期比例为33.6%。
2000年初试啼声的14万名科研人员,15年后仍在活跃的不足一半。| Nature News
“2010年”组的数据显示,10年过去,性别差距有所缩小。发表首篇论文9年后,约41%的女性、42%的男性学者仍然活跃在学术界。此外,不同学科领域的情况存在差异,物理学、数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数学密集型”学科的性别差距较小。例如在物理学领域,女性学者在10年后退出率约为48%,与男性的47%相差无几。论文作者指出,这些学科女性占比不足,存在明显的性别选择效应,那些能够成功发表论文的女性往往更能“幸存”下来。但在另一些领域,特别是生命科学学科,性别差距明显:生物学领域的女性学者10年退出率达58%,男性则为49%。
比起一直走路,走走停停的减肥效果更好
有恒心是好事,但锻炼时的跑步速度或许不必持之以“恒”。10月16日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一项研究表明,爬楼梯或散步时走走停停,要比连续进行同等活动多消耗20%至60%的热量,锻炼效果更好。
图片来源:Pixabay/CC0 Public Domain
研究人员招募了10名志愿者,要求他们分别以不同速度行走(1.39 m/s)或爬楼梯(0.20 m/s、0.25 m/s、0.36 m/s),时长从10秒到4分钟不等。研究人员让志愿者佩戴呼吸面罩,监测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氧气摄入量,据此估算热量消耗。
结果发现,相同距离下,多次走走停停要比持续行走多消耗20%至60%的热量。每次步行开始时,需要消耗更多热量来热身和“启动”,而在步行持续一段时间后,身体进入一种代谢稳态,在这种状态下,心率稳定,体内能量的生产和消耗保持平衡,运动效率也更高。论文作者、意大利米兰大学研究员Francesco Luciano表示:“当我们走走停停时,就会消耗更多热量和氧气来走完相同距离。这就像一辆汽车,‘起步’要比‘巡航’消耗更多燃料。”
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短距离散步、爬楼梯有益健康的观点,特别是,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使久坐不动,碎片化的短时锻炼同样能收到很好效果。新研究还将有助于为行动不便、难以长时间锻炼的人(如肥胖症患者或中风患者)制订康复计划。
借助AI发现大量全新RNA病毒
10月9日发表于Cell的一项研究报告了全球范围180个超群、16万余种的RNA病毒发现,大幅扩展全球RNA病毒的多样性。该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最早,人们通过分离培养病毒,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病毒的存在。随着生命组学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利用测序技术,比较未知病毒和已知病毒核酸序列的相似性,识别和鉴定新病毒。这种方法十分依赖对病毒的既有认知。然而,RNA病毒是一种高度分化、种类繁多且容易变异的病毒,尤其在面对缺乏同源性或同源性极低的“暗物质病毒”时,这种序列同源性比对的方法很容易失灵。
在该研究中,团队采用的核心算法LucaProt是一种能够深度学习的Transformer模型,在大量学习病毒和非病毒基因组序列后,可以自主形成一套关于病毒的判断标准,从而在大量的RNA测序数据集中挖掘出病毒序列。在测试中,LucaProt表现出极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假阳性率为0.014%,假阴性率为1.72%。在与其他病毒挖掘工具的对比中,它也在处理较长序列的方面展现出优势。LucaProt模型已在论文中开源。
使用人工智能对全球病毒圈深度挖掘并分类 | 中山大学
利用这套算法,研究团队对来自全球生物环境样本的10,487份RNA测序数据进行病毒挖掘,发现了超过51万条病毒基因组,代表超过16万个潜在病毒种及180个RNA病毒超群(相当于门或纲的分类级别),使RNA病毒超群数量扩容约9倍。其中23个超群无法通过序列同源方法识别。
论文作者、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说:“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能够挖掘出我们之前忽略或根本不知道的病毒,这种能力在疾病防控和新病原的快速识别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疫情暴发时,人工智能的速度和精度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快地锁定潜在病原体。”
通过进一步分析,团队报告了迄今最长的RNA病毒基因组,长度达到47250个核苷酸,并发现了超出以往认知的基因组结构,展现出RNA病毒基因组进化的灵活性。同时,团队还识别到多种病毒功能蛋白,特别是与细菌相关的功能蛋白,进一步表明还有更多类型的RNA噬菌体亟待探索。
施莽表示,研究展示了病毒多样性的深度,但广度仍有待更多样本的补充。病毒的多样性远超人类想象,目前所看到的仍是“冰山一角”。希望未来继续通过跨领域科研合作,充分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优势,解决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站立并不能抵消久坐风险,反而对循环系统有害
“久坐伤身”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佐证,并成为一种流行观念。“站立办公”应运而生,被视为对抗久坐危害的一种有效手段,受到许多人的青睐。但一项新研究表明,这种努力或许是徒劳的——长远来看,用“久站”代替“久坐”并不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反而有可能导致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循环系统问题。相关论文10月16日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数据,纳入83013名成年人(平均年龄61.3岁,女性占比55.6%),通过可穿戴式加速度计评估他们在7天内坐着和站着的时间,并通过平均为期6.9年的随访,追踪参与者的健康情况。结果表明,在随访期间,共发生6829例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2042例直立性循环疾病(直立性低血压、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溃疡)。研究使用Cox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来评估风险比(hazard ratios,HR),并通过Fine-Gray检验解释竞争风险。
分析表明,站立时长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关,但平均每天站立超过2小时与直立性循环疾病风险上升有关;平均每天久坐超过10小时与直立性循环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均相关;长时间保持静息状态(包括久坐和久站)有害健康,这主要是久坐导致的。
“关键在于,久站不会抵消久坐带来的危害,反而会损害循环系统健康。”论文作者Matthew Ahmadi表示,“对于经常久坐的人来说,定期锻炼、时不时动一动,可能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更好办法。”Ahmadi此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那些每天久坐超过11小时的人们,每天进行6分钟的剧烈运动,或者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踢足球或有助于囚犯改造
《自然-人类行为》10月14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踢足球可能有助于囚犯改善狱中行为和在出狱后重新融入社会,这项研究结果为如何降低再犯罪率带来了新见解。
一个被称为“结对项目”的计划为入狱者组织基于足球的活动,旨在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该计划由英国发起,同时也在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南非实施。“结对项目”力图帮助囚犯获得技能,例如建立关系和自控,以便在获释后重返社会。该计划将监狱与当地的足球俱乐部(包括英国的利物浦足球俱乐部、曼联足球俱乐部和切尔西足球俱乐部)结对。但这一计划能否改善囚犯在服刑期间的行为、降低获释后的犯罪率或增加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机会,目前尚不清楚。
为调查结对项目的效果,英国牛津大学的Martha Newson和同事分析了45个英国监狱中服刑者的行为。他们比较了676名该项目参与者与1874名未参与者的表现,发现参与项目通常能减少囚犯的违规行为,并整体改善他们的表现。研究者还调研了1797名雇主,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雇佣有前科者的意愿。研究者发现,人们更愿意雇佣那些完成过“结对项目”等教育项目的有前科者。
这些发现表明,足球或可提供机会来培养社会连接,帮助改造和支持囚犯重返社会。但作者指出,这一项目的成果可能取决于服刑人员的态度。(中国科学报)
猫能将人类语言和图像配对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最富代表性的特征”,可以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认为,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系统。诚然,当我们念出一个名字,转瞬即逝的声波被意指梳理成经验世界的罗网,想象与希望由此展开。而一项新研究表明,猫也拥有这种把语言和事物对应起来的能力——无需特意提示或奖励,它们就能将图像和人类语言配对。猫咪或许比人类想象的要更关心我们在说什么。
在新研究中,31只成年猫咪接受了专为人类婴儿设计的单词测试:研究人员向猫咪循环展示两段卡通动画,同时反复播放无意义的虚构单词音频——一段动画伴随着“keraru”,另一段则伴随着“parumo”,直到它们感到无聊,将视线移开。休息一会儿后,猫咪再次来到电脑屏幕前,观看动画——只不过,这次部分动画配有相反的单词音频。在听到“错误”的单词后,猫咪显得很困惑:它们平均会多花33%的时间盯着屏幕,部分猫咪甚至出现了瞳孔放大的迹象。研究认为这表明它们已经将单词和图像联系起来。
实验示意图 | Scientific Reports
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猫咪仅通过2轮观看(每轮单词重复播放4遍,动画展示9秒)就学会了这种关联,而14个月大的人类婴儿需要4轮(每轮单词播放7遍,动画展示15秒)才能学会。不过有关专家表示,研究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人类婴儿学习单词的速度逊于猫咪。两者在测试方法上存在差异,例如,猫听到的是主人用夸张的语调说出的三音节单词,而婴儿听到的是陌生声音用各种语调说出的单音节单词。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新研究结果无法与其他动物研究结果直接比较,但猫确实能够将从人类那里听到的单词与周围的物体联系起来——即使没有任何基于奖励的训练,就像人类婴儿学习语言一样。相关论文10月4日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来源: 返朴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