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种类繁多且形态各异,是自然生态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蛇类会捕食各种小型动物,同时又是一些其他大型动物的食物。为了应对凶险的捕食者,不同的蛇类演化出了各有特色的生存方式。一些无毒蛇与凶名昭著的剧毒蛇 ,长相十分相似,以起到威吓敌人的作用。有种身上黑白相间的蛇类叫做白链蛇,这是一类全然无害的无毒蛇,它们捕捉猎物靠的是绞杀。

白链蛇的外观像极另一种剧毒蛇,有着中国毒王之称的银环蛇。这让许多得动物对其望而却步,从而赢得一丝逃命的机会。虽然两者极像,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细支末节上来区分这两种蛇类。首先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银环蛇背脊上扩大的六边形鳞片,十分显眼。而白链蛇的背部鳞片大小均匀,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其次是体型差异,银环蛇看起来更为宽扁,整个身体截面几乎形似一个三角形,白链蛇则是圆滚滚的。不过有些白链蛇在遇敌的时候,也会撑开自己的身体,形成类似三角形的样子。最后则是花纹不同,银环蛇有着漆黑的头颈,第一条白色环纹在于其颈后,年轻的白链蛇则在头枕处就有第一条白色出现。另外,银环蛇整体黑白分明十分干净,白链蛇则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随机灰斑,显得斑驳杂乱。越靠近尾部这种特征越是明显。

除了白链蛇,另一种美丽的无毒蛇也与剧毒的中华珊瑚蛇有几分相似,便是紫灰山隐蛇。它们都是通体红色,并且每隔一段有一条黑色的横纹。然而珊瑚蛇的枕部有明显的白色条纹,紫灰蛇则没有这种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头上三叉戟一样的黑色花纹。紫灰山隐蛇的名字来源于其特殊的生活习性,这种蛇平日中隐居在山林中厚厚的落叶层中,只在气候十分适宜的情况下才会现身而出。

它们性格极为温顺胆小,遇到惊扰后会不由分说迅速逃之夭夭。这类蛇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除此之外,一些林蛇虽然具有一些毒性和较大的体型,但是它们也愿意去模仿一些更为强大的剧毒蛇。比如狡花林蛇和繁花林蛇,它们与臭名昭著的原矛头蝮蛇十分相似。甚至到了几乎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这两种蛇在形态和花纹上,与原矛头蝮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出来。除了长得像毒蛇,另一些蛇类甚至会在行为上主动地模仿剧毒蛇,从而提升自己的威吓能力。

有一种看起来如同蝮蛇一般,十分危险的蛇类其实是一条无害的颈棱蛇,因为酷似毒蛇的长相和模仿毒蛇的技能,也被叫做伪蝮蛇。他们宽短的体型以及圆形的斑纹,先让自己的形象往蝮蛇上靠了几分。乍看之下很容易认错。

而若是遇到固执的敌人,这种蛇会迅速吸气鼓起自己的身子,并将颌骨撑开来,把自己的头部压扁成为一个“三角形”,发出嘶嘶声。此时它们会像真正的蝮蛇一般蜷缩起自己的身体,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只“如假包换”的危险的蝮蛇。大部分的捕食者遇到这种情况便会知难而退,从而为颈棱蛇争得一次存活的机会。

除了颈棱蛇,斜鳞蛇也能在行为上模仿剧毒蛇。它们将胸部撑开并直立起身体,看起来就像一条愤怒的眼镜蛇。这种蛇通常会在白天活动,偶尔也会晚上出来游荡。它们得名于其典型的斜向的鳞片,十分粗糙,有很强的攀爬能力。这类蛇十分怕热,只生活有一定海拔的凉爽山林中。斜鳞蛇多以小蜥蜴和蛙类为食,他们有着大大的眼睛,视力极好。

蛇类非凡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智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界的无穷智慧。它们的生存策略激发了科学家们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兴趣,更为生物仿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动物的存在,告诉我们,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能力,是自然赐予我们的重要宝藏。

作者:森邻奇镜

审核:中科院动物所 研究员 黄乘明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