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轮回:月经周期与排卵

月经是女性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现象,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一个自然现象,因其一般以一个阴历月为一个周期,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故称之为“月经”,又称为“月事”、“月汛”、“月水”、“经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妇人月水》条中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潮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月经是女性身体成熟的表现,也是生育能力的象征,更是伴随一个女性很重要的老闺蜜。

女性月经周期时间是以月经出血的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到下一次月经出血的第一天结束。月经周期具有明显的月节律,一般为28-30天,其长短因人而异,28天前后7天均属于正常范围。月经的规律性和周期性表现为月经的正常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每次月经的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7天,多数为3-5天。每次月经流血的总量称为经量,正常为30-80ml,具有个体差异。月经血包含血液、子宫内膜脱落物、宫颈粘液、阴道分泌物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经色呈暗红色,开始时较浅,量多时经色较鲜,将净时渐淡。经质稀浓适中,不凝固,无臭气。

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和非月经期,其中非月经期又分为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

月经期历时3-7天,指排卵后两周内卵子没有受精或胚胎未成功着床的情况下,子宫内膜开始脱落和排出的过程。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血供减少。同时,子宫产生的前列腺素导致螺旋动脉痉挛以及子宫肌层的收缩,最终导致内膜及其血管坏死脱落,形成了月经血。

月经期后,非月经期开始。卵泡期也被称为增殖期,时长大概10-14天。由于卵泡生长并成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愈来愈多,促使子宫内膜重新生长。卵巢分泌孕酮激素维持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增厚,子宫腺体也随之生长。

排卵期是月经周期的关键时期,通常是在每个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但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排卵过程中,卵子从卵巢中释放出来,进入输卵管,并在输卵管壶腹部等待精子的到来并与之成功结合。

黄体期是月经周期时间最长的阶段,约14天左右。排卵后,卵泡转变成黄体,后者分泌的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血管增生、充血,子宫腺体分泌粘液,以上均是为受精卵的成功着床做准备。

如果排卵后卵子未受精或胚胎未成功着床,就会进入非孕激素分泌型周期,子宫内膜在此开始脱落和排出,形成新的月经期。这一过程会重复循环,直到女性进入更年期,月经停止。

在女性一生中,月经的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月经初潮是女性逐渐发育成熟并具有生育能力的标志。且初潮年龄因个体状况、家庭生活、环境气候、地域差别及遗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会有差异,多数在13-15岁之间,可以早至11-12岁,或迟至16岁。

妇女一生中有月经来潮的时间大约在35年左右,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便停止来潮。以最后一次月经为标志,停经1年以上称为“绝经”或“绝断”,绝经,意味着卵巢不再排卵,女性也就不再具备生育能力。绝经年龄一般在44-54岁之间,受遗传、体质、营养等因素的影响,也可早至40岁或晚至55岁绝经。

来源: 试管婴儿“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