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萱 北京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稿:冯逢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多种常见疾病,为老年人的健康护航。了解检查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检查过程,有助于老年人及其家属配合医生,更好地完成检查。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协影普惠”科普团队(协和星原计划),就带您了解老年人做磁共振检查的那些事儿,让长者无忧,让家属安心。

我们的介绍分为三部分:磁共振的原理,老年人需要做磁共振检查的常见情况;老年人做磁共振检查前的准备;老年人做磁共振检查的具体过程。

图1 工作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扫描摆位(头先进)(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磁共振的原理。临床所用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就像一个巨大的照相机,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产生共振信号,从而接收和处理生成图像。在人体内,氢原子的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在水和脂肪中更为丰富。当磁共振成像设备产生强磁场时,氢原子核就被吸引到特定的方向,整齐排列。接着,射频脉冲就像发号施令的指挥官,指示氢原子核“跳舞”。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下,氢原子核的自旋状态发生变化,吸收能量并进入激发状态。当射频脉冲停止后,这些氢原子核像小朋友们从欢快的旋转舞姿中恢复到本来的队列位置,同时释放储存的能量。氢原子核释放能量时产生的信号被磁共振成像设备捕捉,并经过计算机处理,最终形成反映身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与X射线和CT扫描不同,磁共振成像没有电离辐射,因此对人体更为安全。最初,磁共振成像技术被称为核磁共振,这源于其物理学基础,即通过观察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来生成图像。如前所述,临床用的磁共振成像是基于氢原子核,所以核磁共振中的“核”字,指的是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氢原子核,比如水分子H2O中的氢,而不是核弹等作为杀伤性武器的“核”。由于“核”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核辐射的误解和恐惧,在1984年,专家们决定将其更名为磁共振成像,以消除公众的担忧。从此,磁共振成像这一术语便沿用至今。请您放心,磁共振检查没有辐射,对人体没有已知的副作用。

图2 工作人员为腹部检查患者摆放体部线圈(足先进)(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老年人群体常面临以下几种健康问题,磁共振检查在这些情况下尤为重要。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痴呆等。磁共振成像可以帮助评估脑部血流量、检测脑梗死及脑萎缩情况。神经系统为应用磁共振成像最早的人体系统,目前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磁共振成像对各种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准确,可发现很多早期及微小病变。

2.骨肌系统疾病:如关节炎、骨折等。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及病变,如显示椎间盘病变、观察骨髓水肿、判断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性骨折是否为新鲜骨折等。

3.肿瘤诊断与随诊:如腹盆腔、头颈部肿瘤等。磁共振成像能提供更多组织成分及功能信息,帮助检出肿瘤,进行诊断及鉴别,随诊监测疗效。

4.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主动脉瘤、动脉狭窄等。磁共振成像可以无创性地评估心脏结构、心肌厚度和心功能,评价血管形态等信息。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介绍第二、第三部分内容,磁共振检查前的准备和检查过程,期待您的关注。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为老年人的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尤其适合需要高分辨率软组织成像的情况。希望本系列文章能够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准备磁共振检查,从而获得最佳的健康保障。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