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庆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张智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尤其多发于老年人群体,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不便。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这一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这一挑战,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骨折类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了医生与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区分新旧骨折的重要性与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根据骨折时间的不同,可分为陈旧性骨折和新鲜骨折。这两者在影像学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陈旧性骨折往往已经愈合,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体高度降低,但在X线片或CT上难以观察到明显的骨折线。而新鲜骨折则能在X线片或CT上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线,但部分患者也可能因特殊情况而无法直接观察到。此时,磁共振(MRI)检查便成为确诊的关键手段。MRI不仅能够明确区分陈旧性骨折与新鲜骨折,还能在脂肪抑制序列图像上清晰显示骨折的高信号,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陈旧与新鲜,策略各异

针对不同情况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上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对于已经愈合的陈旧性骨折,若未引起明显症状,如疼痛、脊柱后凸畸形或神经压迫等,则无需特殊治疗,但抗骨质疏松治疗需持续进行,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然而,若陈旧性骨折导致脊柱后凸畸形严重,压迫脊髓或神经,引起相应症状时,则需进行脊柱截骨矫形减压手术以缓解症状。

新鲜骨折则通常需要积极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佩戴支具、药物治疗等,但对于疼痛严重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微创手术如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成为首选。

虽然两者在原理上略有不同——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放置球囊扩张后再注入骨水泥,而椎体成形术则是直接注入骨水泥。但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效果上并无显著差异,均能有效减轻疼痛、促进早期康复。椎体后凸成形术相较于椎体成形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然而,在实际选择治疗方法时,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疗资源的可用性等因素。

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防与日常管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防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体育锻炼等多个方面。

首先,调节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基础。患者应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以增强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此外,戒烟、限酒、避免大量饮用咖啡等不良习惯,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其次,药物治疗在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抗骨吸收药物如降钙素、阿仑膦酸钠等,以及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等,均能有效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同时,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骨健康补充剂也应适量补充,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最后,体育锻炼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如有氧运动、肌力训练、平衡性和灵活性运动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还能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