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性表现,失代偿期可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HRS )、肝硬化心肌病(CCM)、肝肺综合征(HPS)、门静脉血栓(PVT)和原发性肝癌(PHC) 等多种并发症。

益阳市中心医院专家表示,许多初诊肝硬化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未引起足够重视,或依从性差,不能规律随访,而直至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后才再次就医,这就导致错过了疾病的最佳时机。本文就肝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随访问题做一简介。

一、抗病毒治疗的随访

在我国,肝硬化的病因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

2016年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6.1%,慢性乙肝感染者(HBV)为8600万例。2020年我国估计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者948.7万人。

这些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或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因此,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在我国的基数仍相当巨大。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定期监测是为了监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用药依从性、耐药情况和不良反应,以及肝癌(HCC)的发生。

1.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的随访

随访时间:每3-6个月。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1次,肝硬化者每3个月1次。

随访内容:血常规检查、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乙肝病毒定量(HBV-DNA)和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学标志物、肝脏弹性成像(LSM)、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2.乙肝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的随访

随访时间:停药后前3个月内应每月检测1次、之后每3个月检测1次,1年后每6个月检测1次。

随访内容: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学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根据情况安排AFP、腹部彩超、腹部CT或磁共振等检查。

3.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的随访

随访时间:建议基线、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12周评估。

随访内容:评估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肾脏功能、HCV-RNA定量检测、HBsAg、合并疾病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必要时需行HCV基因型检测、肝纤维化相关检测。此后无论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应答,每3~6个月复查1次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

二、肝硬化的一般随访

将肝硬化纳入慢病管理,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随访时间:每3-6个月。

随访内容:包括血常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凝血功能、LSM测定等。定期进行超声和胃镜检查明确肝脏形态变化、门静脉高压和血栓状况,了解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同时,应根据病情进行营养评估和并发症筛查。

三、肝硬化患者的内镜随访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GOV)及其破裂出血(EVB)的金标准。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措施,目前仍是确定GOV及评估EVB风险的主要方法。

随访原则:

①无GOV的门脉高压性肝硬化患者建议每2年检查1次胃镜,轻度GOV可每年检查1次胃镜。

②中、重度GOV、出血风险较大者(Child-Pugh B、C级或红色征阳性)或发现时已经有消化道出血者,建议根据情况选择内镜治疗,包括食管胃静脉曲张套扎治疗(EVL)、曲张静脉硬化治疗(EIS)或组织胶治疗的患者,往往不能一次性使曲张静脉消失而需要行多次内镜下治疗。

胃镜治疗的间隔及周期仍无统一观点。经首次治疗,一般2-4周胃镜检查,评估首次治疗的效果。GOV尚未到达根除或仍有再出血风险,且食管黏膜溃疡完全愈合,可再次行多个周期EVL、EIS或组织黏合剂等序贯治疗,直到患者GOV消失或无再出血风险。

GOV消失或无出血风险后,至少12个月胃镜检查1次,以评估GOV复发风险。经过胃镜治疗的患者,应终生胃镜监测、跟踪序贯胃镜治疗。

总之,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不管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如何,其随访监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律的随访监测对于减慢疾病的发展、早期识别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十分必要。

内镜下治疗是防治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因内镜治疗往往不能一次性消除静脉曲张,胃镜监测、跟踪序贯胃镜治疗对于患者更为获益。

参考资料

1.尤红,王福生,李太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6):401-427

2.魏来,徐小元,李太生.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41(1):29-46

3.林勇,曾欣,胡方平.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2023[J].胃肠病学,2023,28(05):275-296

4.徐小元,丁惠国,令狐恩强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03):527-538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邓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益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