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清彬 中山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护师

审核:阮思美 中山市人民医院 主任护师

手术前,很多患者会担心:做手术是不是会出很多血?那些流出来的血都去哪儿了?万一出血多了怎么办呢?下面咱们就来聊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大出血”,以及一种可能救命的方法——“自体血回输”。

一、什么是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经过储存或一定的处理,当需要时重新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治疗方法,其包括回收式、稀释式、储存式3种方式。

1.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

是指在无菌操作下,将患者术中或术后丢失的血液通过回收装置收集,经抗凝、滤过、洗涤、浓缩后再回输给患者的一种方法,是手术中最有效,且常用的一种输血治疗方法,尤其在术中突发大出血紧急抢救时,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 稀释式自体血回输

术前采集患者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回体内一定的液体以维持血容量,体内血液经稀释后在手术中出血时红细胞丢失就会少一些,术中或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原先采集的血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3. 储存式自体血回输

在择期手术前数天或数周之内,1次或分次采集一定量的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将其存储在输血科,术中或术后待患者需要时再回输的一种方法,可用于罕见血型患者,但要求患者血红蛋白>110 g/L或红细胞压积>0.33,且身体一般状况良好才可使用该方法。由于血液的采集及保存都不方便,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二、导致手术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出血是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况,但通常出血量会比较少,一般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也不会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后果。然而,出血量大时,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术后失血性贫血,对患者生命安全、术后伤口愈合等造成影响,但这只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并不一定会发生,而且发生的概率较低。引起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有3个。

1. 患者自身凝血功能障碍

术前,我们通常会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果发现凝血功能异常,一般情况下会暂缓手术。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凝血功能异常,也必须立即进行紧急手术,因为如果不手术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情况下,手术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大出血的风险。

2. 血管损伤

主要分为以下4种情况。①术区因素:受肿瘤、炎症等病变的影响,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缺乏清晰的解剖层次,术中容易误伤血管;②血管壁因素:患者受到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或肿瘤的影响,血管壁相对薄弱,手术操作容易造成血管破裂;③血管异常或畸形:因病理或先天因素,血管走行异常或畸形,常规操作易损伤动、静脉引起破裂;④术者因素:手术操作失误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3. 体内大量积血

某些疾病,如动脉瘤撕裂、宫外孕破裂及外伤等导致腹腔、胸腔等体腔内已积聚了大量的血液,当手术打开腔隙后,血液大量涌出,并进一步导致出血量不断增加。

三、选择自体血回输的原因

术中大出血是医护人员必须面对的一种风险,它发生突然且情况紧急,具有不可预测性,在短时间内,患者失血量可能迅速达到800 ml或全身总血量的20%及以上,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临时配血、备血耗时较长,当血容量无法维持,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自体血回输将术中丢失的血液收集到专用的储血瓶里,通过机器处理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具有快捷、高效、安全的特点,选择这项技术能够快速为患者提供足够血液支持,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自体血回输在大出血手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医疗行业极力推荐的一种输血治疗方法。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自体血回输适用于这些手术

1 .创伤性外科手术,如肝脾破裂、颅脑外伤、脊柱外伤等。

2. 大血管、心脏手术及门静脉高压等手术时失血回输。

3. 器官移植手术。

4. 术中意外大出血。

5. 稀有血型或配血困难者。

6. 由于特殊原因不愿输异体血者,如宗教信仰等。

7. 异位妊娠破裂、前置胎盘、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破裂等。

五、自体血回输的优势

1. 最大限度地将术中出血回收,输回患者体内,避免浪费。

2. 无需检测血型的交叉配血,即采即用,节约时间。

3. 不存在输错患者、输错血型。

4. 自身血液中红细胞内ATP和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高于库存血,有更好的携氧能力,而且可减少因输库存血所致的高钾、低钙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危险。

5. 避免输异型血所致的非感染性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发热、肺水肿等。其中,过敏反应和发热最常见,而输血性溶血反应发生的概率较低,但反应最为严重,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6. 避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异体血虽然经过严格的筛选、检测等处理,但依然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概率,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7. 节约费用,经济合算。

六、哪些患者适合自体血回输

并不是所有手术患者均可采用自体血回输,若患者的血液已被污染,如感染性伤口,开放性伤口,以及伤口被粪便、羊水等污染时,回输血液可能导致全身感染。如果患者的血液中含有肿瘤细胞,如恶性肿瘤手术的切口周围的血液含有癌细胞,行自体血回输可能会引起肿瘤扩散,使患者病情加重。此外,血液积存在体内的时间过长(超过6小时),血液中的细胞可能已经受损,同时细菌和炎症因子可能已经释放,这种情况不可采用自体血回输。最后,手术创面使用各种止血药物,如明胶、胶原蛋白、凝血酶及含有消毒液的血液也不能回输,以免引起血管栓塞的发生。

总之,自体血回输技术在术中突发大出血紧急救治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快速、便捷、安全回输自体血,可以维持血容量,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为成功抢救患者生命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选择自体血回输还是选择输注异体血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