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人生饭后几大乐趣(洗脚、按摩和采耳)也少不了它。往软垫子上一趴,等一根细长细长的掏耳勺“嚓嚓嚓”地从耳道爬进来,再背着一大块耳屎出去,满足感成就感爆棚。但是,本着健康的出发,小编一点都不建议经常掏耳朵。这是为什么呢?让小编一一为大家解释!
图源:pexels
01耳屎有益,并非多余!
耳屎学名其实叫耵聍(dīng níng),是耳道分泌物与灰尘、皮屑等混合形成的。一般呈灰色、橙色或淡黄色。成分为60%的角蛋白,12-2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9%的胆固醇。
总之,人家其实不是“屎”。耵聍产生后一段时间,会随着水分挥发变成干片状,也可能是黏稠状,即“油状耵聍”都是正常的,不可以随便掏。
耳屎是耳朵的保护伞
保持耳道润滑
耳屎可以使耳道
保持润滑
让耳朵不至于过度干燥
如果清理过度
很容易发生
耳朵痒、脱皮等症状
阻挡外界刺激
耳屎大多具有黏性
如果外界有沙尘飘进
耳屎可以将它们黏住
耳屎的特殊味道
还是很多虫子的克星
可以阻挡虫子爬进耳朵
消毒抗菌
耳屎中含有溶菌酶
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具有消毒和抗菌的作用
02 不要把掏耳屎当成一个习惯
掏耳朵虽然爽,但是和耳道发炎、损伤听力这些可能的后果相比,这点“爽”真是微不足道。
每年因为掏耳朵进医院的人可真是数不胜数。
搜索掏耳朵后耳朵“发霉”,新闻比比皆是。
(来源:微博@新闻晨报)
也有人因为总是掏耳朵,增加了患癌风险。
(来源:微博@凤凰周刊)
为什么自己掏耳朵这么危险?
1. 器具消毒成问题
在家掏耳朵,很难对工具做到严格消毒,就给了细菌、真菌“可乘之机”,引起耳道发炎,让耳朵“发霉”“长毛”。
2. 乱捅乱掏伤耳朵
给自己掏耳朵的时候,只能凭“感觉”在耳朵中掏来掏去,可能反而让外耳道皮肤破损,造成外耳道炎。
3. 掏耳朵深度难把握
有一些人觉得掏浅了不够“爽”,还想去掏耳朵的深处,这个动作就可能损伤鼓膜,甚至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图源:Pixabay
所以说,为了一时的“爽”,承担这些风险,真是得不偿失。
03 自掏耳屎可能有哪些后果?
◀影响听力,引起耳鸣
外耳道很娇嫩,自己掏耳朵力道不对,或者工具稍硬,很有可能损伤外耳道。一旦有一丁点破损,耳朵原有的微生态环境就会被破坏,潮湿度发生变化,可能致使真菌滋生,引发感染,出现疼痛、瘙痒甚至流脓。
◀引发感染
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毛线针、发夹、木棒来挖耳止痒。以防这些挖耳器具戳破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这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听力减退。
◀鼓膜穿孔
万一手抖,掏耳工具可能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甚至听骨链损伤。
04 牢记以下几点掏耳屎的正确姿势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人和小孩一定要有所分别。
1.如果耳朵实在痒,可以用手指在耳洞口轻挠两下。
切记不要用尖锐的物品!不要过于深入!
2.适当控制自己不去掏耳朵。
3.如果出现瘙痒难耐的情况,有可能是外耳道湿疹等,应及时去医院确诊。
4.游泳时应该保护耳朵。特别是耳朵有过炎症的人群:
①应避免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
②游泳时佩戴耳塞;
③游泳时如果耳朵进水,应在上岸后将头偏向进水的一侧,将耳朵拉向后上方,用另一只手轻拍耳朵上方或者单脚跳跃;
④出水后,如果鼻腔中有水,可以用手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鼻孔呼吸,让水流出,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水流入中耳;
⑤游泳后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轻柔地吹干耳朵;
5.耳部出现不适,不要使用偏方。如用酒精和醋滴耳,可能会加剧感染。
供稿单位:重庆天极网络有限公司
本文综合整理自科普中国、腾讯医典、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