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84年3月中旬,日本十几家报纸宣布世界上第一只试管山羊培育成功。与之一起被人们铭记的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旭日干,一位中国的访问学者。“感觉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很重,要改变落后状态,赶上发达国家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这位来自内蒙古草原的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试管山羊之父”这样说。旭日干长期从事以家畜生殖生物学为中心的现代畜牧业高技术的研究,首次探索出山羊、绵羊和牛精子体外诱导获能的途径,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试管内杂交育种技术。他是国际胚胎工程技术的推进者,婉拒日本优渥的科研和生活环境,回国开创了我国以牛羊体外受精为中心的家畜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研究。建立了试管牛技术产业化基地,创造性地提出牛、羊“试管胚”工厂化生产和规模化移植的一整套技术路线,为提升我国养殖业科技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草原之子

1940年8月,旭日干出生于内蒙古科右前旗草原的一个贫寒蒙古族家庭。家里仅靠父亲租种他人土地、为别人放牧勉强维持兄弟姐妹们的生活。13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旭日干险些被迫放弃学业,多亏姐姐的支持、鼓励才得以继续。旭日干在学习上韧性十足,初中时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尤其从小生活在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美景在他心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1965年,旭日干顺利考取内蒙古大学,攻读生物学。在家人的支持和国家助学金的帮助下,旭日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内蒙古农牧科学院,从此走上科研的道路。1972年,因教学需要,旭日干回到了内蒙古大学,任教于生物系,从事的是动物繁殖学和胚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当时科研条件非常艰苦,科研经费少,教员们经常背着实验用药、显微镜,赶着牛车,跑到数十里外的试验场。旭日干在科研小组里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能骑马。到牧区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各实验点相互离得很远,有时候要走二三十里,所以需要药物处理的时候旭日干就骑着马,带着药物,打完针再回来。旭日干从初中开始接受蒙语和汉语双语授课,考大学的时候用母语——蒙语考试,上大学以后就全都改成汉语上课了。对他来说,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不管是学汉语还是学习外语,关键是环境。到了城市的环境里不学也得学,很自然就学会了。但是他在文字书写方面还是有困难,于是便在上大学期间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慢慢提高汉语能力。这也为后来他在草原上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后来旭日干强调:不管走到哪里,我的根在内蒙古大草原。

留学——人生改变的转折点

1978年,改革的春风为神州大地带来一片生机,也为旭日干带来新的希望和转折。旭日干回到内蒙古大学后的几年里,系里的一些老教授开始进行家畜胚胎移植的研究,成为国内最早进行此项研究的单位之一。但大学的经费却并不足以支持研究的顺利进行,工作起来十分艰难。旭日干自己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科研的困境:资料短缺、缺乏人才、知识匮乏、产业落后。旭日干说:“我的人生当中,留学的这段时光,决定了我后来的发展轨迹以及学术成果。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留学,我现在不知在干什么呢。”

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打算从各高校挑选20位优秀教师送往日本留学。报名人员将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日语培训,并通过日语考试选拔出前20名。日语和蒙语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它们都属阿尔泰语系,虽然文字不一样,但语法非常相近。尽管当时旭日干对日语的语法了解不多,但是他按蒙语的语法学习,效果还不错。另外,日语的卷舌音比较多,而蒙语的语音比较全,蒙古族人发卷舌音不发愁,所以旭日干学日语并不困难,语言障碍克服得比较快。已不惑之年的他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赴日留学生,于1982年4月开始留学生涯,专攻家畜繁殖生物学。刚开始旭日干被分配到日本兽医畜产大学,但是那里没有旭日干想学的专业。所以旭日干又被安排到日本农林水产省畜产试验场,它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农科院。这是一个国际一流的研究单位,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花田章教授是其中的一位。旭日干师从日本知名科学家山内亮,并在著名生物体外受精技术专家花田章教授的实验室从事“试管羊技术”的研究。

刻苦钻研 开创新纪元

导师花田章教授对中国及中国留学人员并不了解。在他的印象中,中国十分落后,而中国的内蒙古地区更加落后。他曾对旭日干说:“我一直以为内蒙古还处在成吉思汗时代。”在实验的管理和实验过程中,花田章的要求十分严格,比如在洗涮器具时要用无离子水反复冲洗,甚至对如何放置实验仪器都有明确的要求。刚开始花田章因为考虑到旭日干的实验技术基础薄弱,只是让他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但他不知道的是旭日干在国内已经有10年的相关科研实践基础,他逐渐显露出了熟练的实验技能。这也让花田章渐渐的看到了旭日干的潜力,他没想到中国国内也有人做这些实验,在有些实验细节上旭日干比他们还熟练。3个月之后花田章放心地把他的重大项目交给旭日干去做。

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在“试管兔”和“试管婴儿”先后培育成功,但在畜牧业中占重要地位的绵、山羊的体外受精试验却一直难以突破,尤其关于精子发育不成熟、卵子发育和环境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等环节的研究始终没有大的进展,属世界性的重大课题。留学第二年,实验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在700多个日日夜夜里,旭日干每天晚上12点多回到宿舍,还要用两三个小时准备论文、查阅资料,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不仅需要通宵达旦的观察胚胎发育,他还要为写论文,查阅大量的日语文献资料,并用日语进行写作,这对当时日语功底不是很强的旭日干,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对前人的牛羊体外受精试验方法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数百次的试验研究,旭日干提出了山羊、绵羊精子药物诱导获能新方法,并用于山羊体外受精实验。1984年3月9日,旭日干终于迎来了世界首例试管山羊的诞生!此举轰动了国际学术界。它是世界上第一只试管山羊,由于是日中合作,这只羊被取名“日中”。“试管山羊”的育成,将国际胚胎工程技术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而旭日干也成为了“试管山羊之父”。

报效祖国 再创佳绩

旭日干获得日本兽医学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日本的高薪邀请,回到祖国,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建立实验室是旭日干一直以来的心愿,回国后他又选择了母校,并创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高科技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牛、羊体外受精为中心的家畜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研究。研究中心尚在建设中,旭日干便利用赴日参加学术讨论会的机会,以优惠价格选购了各种精密仪器。同时,还选派了两名助手赴日进修学习。在中心落成时,仪器如期运回国内,两名助手也学成回国。研究中心一开始运转便达到了国际标准,人员精干、队伍年轻、结构合理。1989年3月和8月先后培育出“试管绵羊”和“试管牛”,这令我国成为在美、法、日等发达国家之后世界上拥有这一项技术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该成果在1989年被评为我国年度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旭日干出色的完成了国家重大项目,并创造性的提出了试管内杂交育种新概念和新技术,建立了中试研发基地,成功培育出试管内杂交育种第三代羔羊,为家畜改良和育种开创了新的技术途径,同时也能为生物工程技术的胚胎分割、性别控制、基因导入等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特别是在生物工程领域和畜牧业生产面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提升我们养殖业科技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在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旭日干着力于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使科学真正造福于人类。多年来,他经常四处奔走,寻求合作伙伴,澳大利亚良种牛“试管胚”生产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科研实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内蒙古托县“试管牛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内蒙古旭日生物高技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白绒山羊舍饲繁育基地”都是在旭日干的牵头下成立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他利用试管羊技术在鄂尔多斯市恩格贝治沙基地内进行了多年的高产优质绒山羊的育种研究,使“内蒙古优质高产型绒山羊新品系”培育取得了重了进展。新培育出来的白绒山羊既保留了阿尔巴斯白山羊绒质优良的品质又吸收了辽宁盖县白绒山羊绒产量高和其它山羊的特点,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高出土种山羊一倍以上,达到527克。高产型成年母羊个体产绒突破1000克,绒细度为14.57微米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院士的第二职业

旭日干有两个愿望,一是加快“试管牛”、“试管羊”技术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实现产业化,发挥更大的效益;二是搞好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为内蒙古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他曾充满深情地说:“当校长是我的第二职业,搞科研才是我的第一职业。”然而,走进新世纪的内蒙古大学,同样都凝聚着旭日干院士的辛勤汗水,倾注着他的无私奉献和真情投入!

1993年5月,在学术研究上成就卓越的旭日干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任命为内蒙古大学校长。作为一个科学家“最初”他并不想多参与行政事务,想把精力全都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去,可当听说国家1992年就要提出实施高校“211”计划,而内蒙古大学一年多来仍无动于衷,此时的他坐不住了。内蒙古大学是建国以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如果失去这次机会,将会是一次历史性的失误。

饱含对家乡的热爱,旭日干把“211”看作自己人生的下一个目标。上任第二天便开始巡视学校各个部门,经过一番调研和周密思考,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旭日干心中形成。由他亲自主持设计的“内蒙古大学争进国家‘211工程’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教学-科研-管理体制以及运作机制”、“一校三层三制”等方面的改革政策出台。他提出科研兴教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优惠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教师向高水平的科研方向迈进,加快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在人才的使用上,他坚持八个字:提供机会,大胆使用。在职称评定、干部任用等关键问题上的大胆突破,使一批学有专长、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100名优秀科研人员作为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冒了出来,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干劲倍增。最年轻的系领导仅30岁,最年轻的副教授仅29岁。这些重大改革在内蒙古大学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为了解决教学资金紧张的问题,1994年3月,在他的竭力坚持下,内蒙古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吸引了海内外104家单位和个人加入,筹集资金近千万元。1996年9月7日,内蒙古大学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跨入全国百强大学行列。

2006年12月31日,刚刚从全区科技大会上捧回“科教兴区特别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将自治区政府奖励他的80万元奖金全部纳入“旭日干基金”中,用于奖励青年科研人员。“旭日干基金”设立于2000年,资金来源为旭日干院士个人所得奖金,主要用于奖励优秀科研论文,以鼓励科研人员刻苦钻研,努力拼搏。

说到旭日干的学生,他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我的成果里,最主要的就是人才培养,这比经济效益更加重要。在科学院系统、国内知名大学、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有我的学生,近百人都是从我们的实验室走出去的,这些年轻人都非常厉害,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发挥着他们的作用。这说明我还是为社会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峰.“试管羔羊之父”[J].中国人才,2005,06(05):34-36.

[2]周居霞.一位老科学家的心愿[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7(04):4-5+10.

[3]段风华.“试管羊之父”旭日干[J].国际人才交流,2010(03):22-24.

[4]张晓燕.草原和试管培育的人生——记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J].科技潮,1999(04):28-31.

[5]郝诚之.世界上第一只试管羔羊——访中国兽医学博士旭日干[J].世界科学,1984(09):18-19+9.

[6]巴义尔.下个世纪,我们放牧的牛羊从哪里来?——记挥动高科技长鞭的“牧人”旭日干[J].中国民族,1996(09):31-32+37.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物理演示与工程训练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