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是我国长期研究的课题,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受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制约,滨州市淡水资源贫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滨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65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我国已建和即将建成的工程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60万吨/日,从政策规划来看,未来十年内行业市场容量有5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前景较为乐观。

滨州市海水淡化项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山东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海水淡化项目,由鲁北集团与北京碧水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设计规模15万立方米/日,分两期实施。项目依托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滨州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占地177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规模5万立方米/日,已于2022年正式运行;二期工程规模10万立方米/日,已于2023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12月建成并进行调试。

**一水多用,融合发展。**根据地域特点,当地培育以海水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建立了鲁北高新区、鑫海工业园区等大型工业园区,实现了“初级卤水养殖、海水冷却,中级卤水提溴联产溴系列精细化工产品,饱和卤水盐碱联产,废渣盐石膏制硫酸和水泥”等,实现了“一水多用”,渔盐化一体融合发展。

科技赋能,海水“变身”。海水淡化项目,可以每年为园区创造再生水源5000万吨,助力企业节能节水降碳和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根据相关规定,浓盐水不能近海排放,这也是一直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因素。项目因地制宜,科学统筹,把海水经过双膜法处理后,所得到的浓盐水通过管道输送至鲁北盐场,在那里先提溴再晒盐,不仅有效提高了盐的质量,同时也达到零排放标准,助力了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这也是该项目的优势所在。此外,项目利用大唐电厂海水冷却后带余温的海水作为原水,不仅降低了能耗,也降低了制水成本。如此以来,每天取用15万吨左右的海水进行淡化,处理后其中有5万吨供给各个企业,还有大概10万吨高浓度的盐水,输送给鲁北盐厂,让他们先提溴再制盐。经过这样“一举多得”的处理,能够实现海水资源高效利用。

海水淡化项目将有效拉长滨州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对优化滨州市水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面对水资源短缺现状,滨州市把加强再生水利用放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中部署谋划,纳入全市“1+8+1”重点工作任务体系。自2023年起各县市区每年推动2家企业使用再生水,并把再生水工业利用纳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形成了“部门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推进格局,持续提升滨州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