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混着喝更容易醉,无论是千杯不醉,还是一杯就倒,是喝酒方式还是个体的原因呢?
真相:这种说法不正确。醉酒与是否混着喝酒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主要与个体对酒精的耐受程度有关。
醉酒其实是指饮酒后出现酒精(乙醇)中毒而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紊乱状态的现象。研究发现,饮酒后的酒精约20%在胃内吸收,数分钟内酒精就可以进入大脑,并对其产生影响。不同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存在差异,这主要取决于身体对酒精的代谢分解能力,例如有些人存在乙醛脱氢酶2基因缺陷,如果体内的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不好,代谢能力减弱,乙醛就会在体内堆积,出现酒后脸红和醉酒的现象。
除此以外,还受胃内有无食物、是否食入了脂肪性食物、胃肠功能好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无论是否混着喝,只要摄入一定量的酒精后,身体就出现中毒表现。一项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也发现,无论如何变换酒类饮用的顺序,宿醉现象差异并不明显。酒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饮酒也并不存在“合理剂量”。
作者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审核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