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黄湘红 黄艳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洗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要是涉及到装载危化品的特殊车辆,那可绝对不能随意对待。最近,有个司机在河里清洗装有无水氨的罐车结果被抓,这事儿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在,咱们就以这个事件为切入点,好好探究一下这种行为背后的巨大危害以及相关科普知识。

2024 年 9 月 11 日中午,伏口镇的湄水河畔发生了一件让人揪心的事。伏口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说湄水河里的鱼群大量死亡。值班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只见大片的鱼翻着白肚皮,而不远处的河边停着一辆装载危化品的罐车。民警凭借敏锐的直觉,觉得这些鱼的大面积死亡很可能跟这辆罐车有关。

很快,民警找到了罐车司机阳某。一开始,面对民警询问,阳某支支吾吾、言辞闪烁。但民警把他传唤到派出所,给他普及法律知识并详细说明其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后,阳某终于承认,自己是为了省钱,趁着中午人少在河里清洗装有无水氨的罐车。

那无水氨到底是啥呢?为啥清洗装有它的罐车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无水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化工领域,比如制冷、化肥等行业都离不开它。可同时,无水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要是不小心泄漏了,后果不堪设想,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一旦无水氨泄漏出来,会进入土壤和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其中,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氨氮过多会让水质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在这次事件中,就是因为司机阳某在河里清洗装有无水氨的罐车,导致无水氨泄漏到河中,才造成了鱼群大量死亡。

非法清洗无水氨罐车可不只这一个风险。要知道,那些操作人员通常都没接受过专业培训,对无水氨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在清洗过程中,他们很可能因为不知道正确的防护方法而让自己陷入危险。一旦发生泄漏,操作人员可能会吸入氨气,进而导致呼吸道受刺激、眼睛被灼伤等症状。情况严重时,甚至还可能引发窒息和死亡。

而且,非法清洗无水氨罐车还可能给周边环境和居民带来潜在威胁。如果泄漏的无水氨扩散到空气中,周边居民的健康就会受影响。同时,泄漏的无水氨也可能污染周边土壤和水源,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破坏。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能清楚认识到,对于危化品的管理和处理必须高度重视。危化品的运输、储存和清洗,每个环节都得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在运输危化品时,车辆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和安全设备。司机和押运人员也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危化品的性质、危害以及应急处理方法。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防止发生泄漏事故。

危化品的储存有严格要求。储存场所必须有相应的防火、防爆、通风等设施,而且要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不同种类的危化品要分类储存,防止它们之间发生反应。

至于危化品的清洗,必须在专业场所进行,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清洗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泄漏事故。

同时,我们应该加大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大家对危化品的认识和安全意识。让大家了解危化品的危害以及正确处理方法,这样才能避免因无知而引发危险。

要是不幸发生了危化品泄漏事故,我们该怎么正确处理呢?一定要马上报警。发现危化品泄漏后,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向相关部门报告泄漏情况,包括泄漏物质的种类、泄漏地点、泄漏程度等详细信息。

要迅速撤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离开泄漏现场。撤离时不要慌乱,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有序撤离。如果泄漏物质具有毒性或刺激性,赶紧佩戴好防护用具,比如口罩、手套等。

在泄漏现场周围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大小要根据泄漏物质的性质和泄漏程度来确定。

对于可能接触到泄漏物质的人员,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比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同时,要避免接触泄漏物质,防止受到伤害。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处理。但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且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在泄漏事故得到控制后,要及时对泄漏现场进行清理和处置。清理和处置工作要按照相关环保要求进行,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如果有人在危化品泄漏后受到伤害,我们得知道一些急救方法。如果是吸入氨气导致呼吸道刺激,应迅速将伤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如果眼睛被灼伤,要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冲洗 15 分钟,然后尽快就医。如果皮肤接触到危化品,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同样要尽快就医。

总之,这个司机在河里清洗装有无水氨罐车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危化品的危险性,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危化品的管理和处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