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
气温逐日下降
不要过快地增加厚衣服
适当地冻一冻
能让身体逐渐适应低温环境
俗语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那为什么要“秋冻”?
怎样“冻”才健康呢?
一、为什么要“秋冻”?
“秋冻”是指在秋天气候变凉后不要过早过多地增添衣服,从中医角度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夏天人的毛孔都是张开的,而秋天渐渐冷了,毛孔也开始收缩。如果天气稍冷就急着加衣,皮肤未经严寒的锻炼,抗寒能力不强。这时适当地冻一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另外,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也容易感冒。
1、凉意不过分
当日照温度保持在15℃-20℃时,适当减少穿衣“冻”一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
但当气温接近初冬时,降至15°C以下,就应穿上秋冬服装了。
① 头颈部
头部暴露在寒冷中,可能导致体内阳气的散失,从而引发其他基础性病症。
肩部受凉后会致使上肢血液循环不畅,让人明显感到肩部酸痛,颈椎僵直,甚至头晕。如果肩颈长期受凉,容易造成颈椎病,易引发肺部疾病。

腹部遭受寒冷可能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对女性来说,可能导致月经疼痛和不规律。
如果脚部感到寒冷,整个身体也容易受寒,这会使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入侵的风险。
3、这7类人群不要冻
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
婴幼儿;
心脑血管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消化道疾病患者;
老慢支患者;
骨关节病患者。
来源: 健康湖北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