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被放在八卦炉里锻炼,他那一双被炉烟熏红的眼叫做火眼金睛,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长期从事野外地质队员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很好识别各种奇特的地质现象。

常见的沉积岩层褶皱、断裂、地形地貌等,也许不能引发人们太多的关注。

河北蔚县荼山沉积地层中的褶皱构造 那在火山岩地区发现大量弯曲的“褶皱”,可能会引起大家的兴趣。这种弯曲多见于古火山口附近,分布局限,规律性不强,变化多样,形态各异,流畅的花纹犹如画师神来之笔勾画出精美图案。

河北围场县三义号地区流纹岩中发育的“褶皱”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在人们的认知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可能就认为是“褶皱”。在地质术语上,是在受力作用下形成的才被认定为褶皱。沉积岩中的弯曲表现为不同岩性层在后期受力作用下发生的,规律性明显,延伸相对稳定,有一定的规模;而火山岩中的这种弯曲表现为在岩浆流动过程中因下部地形起伏而形成的一系列弯曲“面理”,这种“褶”并非褶皱。

流动的火山熔岩(照片来源:www.serengeseba.com)

其实,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炙热的岩浆不断从火山口流出,由于酸性岩浆黏度大,流动缓慢,在流动过程中不同颜色的矿物、玻璃质和气孔等在岩石中沿一定方向流状排列,形成貌似层理的特征,称流面。流面大多比较稳定,但由于局部地貌变化较大,尤其是火山口附近,落差更大,岩浆从火山口流出以后,好比从山上流淌的溪水,遇到阻挡物会发生转弯,遇到陡坎会形成瀑布或漩涡。岩浆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冷却固结,在塑性—半塑性状态时,因局部地段受重力、拖曳、牵引等力的作用,形成各种弯曲变形的构造,并凝固在岩石中。其形成以后又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在长期流水剥蚀与切割作用下暴露至地表,形成一幅幅天然“壁画”。

大自然就象一本神秘的百科全书,我们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以科学的态度探索自然,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好地揭示大自然规律,更好利用自然景观,持续开发和认识大自然。

来源: 区调院地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