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维生素D,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与骨骼有关。的确,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严重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婴幼儿佝偻病、成年人骨质疏松等**。

其实,维生素D缺乏除了与骨骼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外,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及治疗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维生素D缺乏已是当前一个普遍性的全球问题。我国五大城市1436名健康人群横断面研究显示,维生素D充足人群仅有11.7%,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的比例之和高达87.3%

缺乏维生素D,增加患癌风险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缺乏会增加罹患多种肿瘤的风险,包括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皮肤癌和血液系统癌症等。

例如,在一项大型研究中,经过对14万人持续近20年的前瞻性观察分析,发现相比于血浆维生素D浓度最低的组别,浓度最高的人群(其实也就是正常水平),其总体癌症发生风险降低了22%。其中,维生素D水平和肝癌的相关性尤为突出,血浆维生素D水平最高的组别,其肝癌风险降低了55%,而对于肝炎人群来说,高浓度维生素D组的肝癌风险甚至降低了80%。

缺乏维生素D,影响肿瘤患者疗效

维生素D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有研究发现,维持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提高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1.5倍。最新的一项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通过促进一种肠道细菌脆弱拟杆菌的生长,从而提高身体对癌症的免疫力,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效果,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有助于预防某些抗癌疗法产生的副作用

如何得知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主要有D2、D3两种形式,其中维生素D3占人体总量的90%-95%,可通过皮肤吸收紫外线在体内转化而成,而维生素D2只能通过人体主动摄入,从食品中获得

无论是经皮肤形成的维生素D3,还是通过口服摄入吸收的维生素D2,都会通过肝脏和肾脏转化为维生素D代谢物。而25(OH)D是血清中多种维生素D代谢产物中含量最多且最稳定的一种,其血清浓度可代表人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

因此,我们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查血清中总25(OH)D的浓度,来判断体内维生素D的情况。

维生素D营养状况判定指标及参考判定值

维生素D该怎么补?

1. 保证日光照射,避免剧烈阳光直射

人体大部分的维生素D都来自于阳光的照射。但要避免剧烈日光照射以及过长时间的日光暴露,以免晒伤。

**(1)何时晒:**建议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

(2)晒多久:在阳光下暴露皮肤20-30分钟;

**(3)晒哪里:**晒双上肢、双下肢,暴露的皮肤面积就够了,不用非得晒脸。

2. 通过食物、制剂,补充维生素D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有:鱼类、动物肝脏和脂肪、蛋黄、蘑菇等。

一般来说,晒太阳和食物就能满足人体维生素D的需求量。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较难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如果在肝脏中过量储存,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维生素D不缺不用补,缺了才需要补充到正常水平,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来源: 四川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