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然而“睡个好觉”却成为很多卒中患者的“奢望”。卒中,这一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重创,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其中睡眠障碍尤为突出。

卒中后的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对其长期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我们特邀通城县人民医院的李晓春教授为我们讲解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

目前,卒中患者在睡眠障碍方面的现状如何?

**李晓春教授:**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在门诊患者中占了近半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指出,超过半数的卒中患者存在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有哪些因素会增加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

李晓春教授:

(1)脑损伤:卒中会导致大脑受损,特别是影响到控制睡眠调节的区域,如丘脑、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部位。

(2)药物不良反应:卒中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3)心理因素:卒中患者常出现焦虑、忧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引起睡眠障碍。

(4)环境因素:如光照过强、噪声过大等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5)共患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鼾症、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出现睡眠障碍。

(6)其他:睡眠障碍还可能与肥胖、饮酒有关。

为什么卒中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都包括哪些类型,有哪些具体表现?

**李晓春教授:**卒中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脑损伤、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等。

(1)脑损伤:卒中会导致大脑受损,特别是影响到与睡眠调节密切相关的脑区,如脑干、丘脑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2)心理因素:患者因卒中后身体功能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其难以入睡或者睡眠质量下降。

(3)药物不良反应:降压药、利尿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癫痫等药物都可以引起睡眠障碍。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分为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失眠障碍、睡眠呼吸障碍、昼夜节律相关睡眠-觉醒障碍、中枢性过度睡眠、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以及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1)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

(2)睡眠呼吸障碍:常伴有鼾声如雷,夜间可多次憋醒。

(3)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入睡和起床时间异常、睡眠紊乱、日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问题。

(4)日间思睡: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可在安静环境或单调活动中突然入睡,睡眠时间长短不一。

(5)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腿部有不适感,如虫爬感、刺痛感、酸胀感等,这种不适感在休息或夜间睡眠时加重,通过活动腿部可暂时缓解。

(6)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剧烈动作,如喊叫、肢体乱动等,且该时期肌肉弛缓消失、睡眠片段化。

如果我们怀疑卒中患者可能有睡眠障碍,应该如何进行诊断和评估?有哪些常用的评估工具或量表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

**李晓春教授:**对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睡眠情况(发生发展、持续时间)等,来进行诊断和评估。

常见的评估工具及量表有:

(1)睡眠日记: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可以用来评估患者对睡眠改善的主观感受。

(3)多导睡眠监测(PSG):PSG可提供全面的睡眠数据,弥补筛查和评估量表的主观性。

(4)睡眠治疗仪:帮助描述睡眠节奏,尤其适用于自身睡眠感知能力较差的患者。

睡眠障碍不仅仅是一个“睡不好”的问题,它对患者的康复进程和长期的健康状况有哪些影响?

李晓春教授:

(1)影响生活质量: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2)延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睡眠状况能够促进卒中后神经可塑性和功能的恢复。而睡眠障碍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修复机制,使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减慢。

(3)增加复发风险:睡眠障碍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卒中复发的风险。

(4)延长康复时间: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疲劳感增加,精神状态不佳,从而影响康复训练的参与度和效果。

(5)增加并发症风险: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患者血压波动、心率变异性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增加了焦虑、抑郁的风险。

睡眠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的问题,有哪些治疗策略或方法?

**李晓春教授:**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原则是综合多方面进行干预。首先需要积极治疗卒中,同时需要对卒中睡眠障碍进行规范的评估并个体化治疗,达到总体降低卒中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的目标。

治疗方面:

(1)非药物性治疗

①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锻炼,限制烟酒、咖啡或茶叶等兴奋性物质摄入。

②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舒适,可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等。

③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睡眠限制,根据实际睡眠时间调整在床上的时长;刺激控制,建立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放松训练,如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身心。

(2)药物治疗

①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

②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例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

③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对于昼夜节律失调导致的睡眠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④针灸: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如内关、神门、三阴交、涌泉等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⑤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有较好的安全性,患者接受度更高。

李晓春

通城县人民医院 ,通城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

神经内科主任,卒中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

擅长脑血管病治疗,开展溶栓,血管造影及介入手术,对神经内科疑难重症疾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帕金森氏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周围性神经 病,神经肌肉疾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来源: 全科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