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planiculmis)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茎叶可造纸、编织,块茎及根状茎可造酒。块茎及根状茎为全球濒危水鸟白鹤的重要食源。其繁殖利用可改善白鹤食源及栖息地的威胁,进一步保护湿地资源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在黑龙江省为麝鼠的冬粮。以根茎入药。祛瘀通经、行气消积。
独坐沙滩远,遥看蓝海思。
茫茫无尽浪,何日是归期。
**名 称:**扁秆荆三棱
**拉 丁 名:**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
**分类地位:**莎草科Cyperaceae三棱草属 Bolboschoenus
**别 名:**扁秆藨草、扁杆荆三棱、扁杆蔗草、穗三棱草、云林莞草。
**异 名:Scirpus planiculmis、Scirpus maritimusvar. distigmaticus、Scirpus biconcavus、Scirpus maritimus、Schoenoplectus planiculmis、Bolboschoenus koshewnikowii 、Scirpuskoshewnikowii、Scirpus compactus var. orientalis.
识别特征:
1、具匍匐根状茎和块茎。茎高可达100厘米,常细弱,三稜形,平滑,具茎生叶。
2、叶片扁平,宽约5毫米,叶鞘长。叶状苞片1-3枚,常比花序长。
3、头状花序,稀具少数辐射枝,常具1-6小穗;小穗长卵形,锈褐色,长约16毫米,宽约8毫米,小花多数;鳞片膜质,褐色,背面具一条中肋,先端刻状撕裂,具芒;下位刚毛4-6条,具倒刺,长为小坚果的1/2-2/3;雄蕊3枚,花药线形,花柱2柱头。小坚果倒卵形,扁平,淡黄褐色,有光泽,长约3.5毫米,宽约2.5毫米,表面具蜂窝状网纹,周边网眼大,六角形,中央网眼小,近方形,两面中部稍凹,顶端圆,具喙状花柱残基,花柱残基顶部灰色,基部黑色,果基方楔形,基端黑色,果底部具方形果脐,果脐中央具一短术状突起。
**国内分布:**几遍全国。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公园。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俄罗斯。
**生 境:**生于约海拔1600米以下的水稻田、积水地、河边、湿地、沼泽等地。
**物 候 期:**花期5-6月,果期7-9月。
**保护级别:**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
**重要价值:**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茎叶可造纸、编织,块茎及根状茎可造酒。块茎及根状茎为全球濒危水鸟白鹤的重要食源。其繁殖利用可改善白鹤食源及栖息地的威胁,进一步保护湿地资源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在黑龙江省为麝鼠的冬粮。
药用价值:
以块茎入药。苦,平。入肝、肺、胃经。祛瘀通经、行气消积。主要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聚、胸腹胁痛、消化不良等症。
编辑:Pierre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