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月密不可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秋季祭祀习俗。《礼记》提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民间也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亮。北宋时期,八月十五日被正式定为“中秋节”。《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了当时开封的繁华景象:“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古人过中秋不仅要赏月,更要玩月。怎么个玩法?唐朝有诗《八月十五夜玩月》云“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八月十五,中秋恰半,天高气清,月色最好,月亮也比平常显得更大更圆,这引起了古人普遍的兴趣和观瞻。

明清以后,许多地方的中秋风俗还形成了树(竖)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即使没有月亮,人们也能玩得尽兴。

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全国各地别具一格的中秋习俗,为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无限风情。

**中秋吃什么??**北宋,皇家御用的中秋糕点名曰“宫饼”,而民间则亲切地唤作“小饼”或“月团”。苏东坡曾挥毫泼墨,写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佳句。由此可窥,宋朝的月饼已初具酥油糖馅的风味。

及至南宋,《梦粱录》中首次记载“月饼”之名,但这种饼四季皆有,周密于《武林旧事》中将其归入“蒸作从食”一类,制法亦颇为寻常,与今天五花八门的月饼相去甚远。

无论形态如何变迁,吃月饼都是我国流传悠久的传统中秋饮食习俗。当风轻月明、桂香四溢之时,家家户户皆品月饼、赏明月,共庆团圆,别有一番风味。

除月饼之外,中秋还有诸多“时令”美食。

清代《北京风俗志》中有记载:“京城中秋,石榴必不可少,寓意团圆多福。”《顺德县志》则述及中秋食用桂花鸭、菱角、柚子、藕、螃蟹等习俗。海南北部的百姓,中秋还有吃芋头的习俗。芋头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此外,芋与“余”谐音,还寓意着家庭富余、辟邪消灾。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中国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