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医生)away。今年7月,一只特别的苹果,却吸引了另一类doctor(博士)的注意。
邓女士社交媒体截图
一只长着蘑菇的烂苹果,在社交媒体上火了。来自浙江的邓女士没想到,在网上一次生活小事的分享,能在全国掀起一阵科普热潮。“苹果为什么会长蘑菇?”“不同蘑菇有哪些不同的研究价值?”于是,苹果摇身一变成了“果菌王”,一有“风吹草动”就能登上热搜,甚至“果菌王”的后代已经开始在中科院培育、生产,并有望登上太空……
“遥不可及”的科学能藏在生活里,面对科普,不是每个人都是科学家,但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9月14日,2024年浙江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将在杭州余杭举行,邓女士也将被邀请到现场作为特别嘉宾出席活动。从一只火遍全国的“烂苹果”出发,一位拥有好奇心的“生活有心人”,也能验证“科普,就在你我身边”的生动现实。
2023年浙江省全国科普日活动资料图片
科普走进生活
打开邓女士的社交账号,置顶第一篇就是“天呐,苹果长蘑菇”的原始推文。距7月4日发布至今,这篇不到100字文章已经吸引了3.3万次的网友点赞。
有不少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发现的“果菌王”小弟,蒜菌、芒果菌、牛油果菌;和邓女士千里连线做研究的,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许博士在自媒体账号持续更新着进展情况,表示要将网友们的科研贡献写进论文致谢;也有留言称,“每天关注到‘果菌王’的最新科研进度,感觉刷手机的时间都花的值了!”
千万人被“果菌王”吸引而来,也通过一波又一波媒体报道、科学解读等,围观到食用菌“白参”的药用价值;不同基质对白参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如何驯化出形状更好、产量更高的菌种……
一场有效传播科学原理和科学思维的“科普行动”在大众群体中发生了化学效应。
“我们希望这样的案例,能在浙江越来越多的发生和出现。”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相关负责人一直关注着“果菌王”的故事,他认为,做群众关心的科普才是有效的科普。“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普方式层出不穷。这要求科研工作者不能为了科普而科普,我们要思考,怎样把前沿的科学知识融合到大众关心的话题之上。”
2024年全国科普日浙江主场活动的主题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发展新质生产力” 。统计显示,在科普日期间,浙江全省各部门、各单位将组织开展科普活动3000多场,涵盖新质生产力科普、科学教育加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多块领域。
“除主场活动之外,像省科技馆的量子奇观展览、我的老年智慧生活老年短视频大赛、宁波的北纬30度科幻电影周、龙港的科普星空露营节等,都是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融合时下新兴的生活方式和呈现形式做创新的科普,让科普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省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推荐道。
科普人集结“梦之队”
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沈括天文台发起人、阿里云工程师曹林曾经将一枚1.37米的自制火箭带去了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在大山深处一个闲置的养鸡场里,当地的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组装火箭,并亲眼看见了火箭发射升空的场景。
“我印象很深的是,上课前,很多孩子的梦想是当一名货车司机,因为能赚钱。而上课以后,有些孩子说,希望未来自己也想设计火箭,”曹林告诉记者,“我的梦想就是,希望能通过科普,为孩子们开一扇窗,将科学的种子种在更多人的心上。”
曹林团队在杭州余杭区建造的沈括天文台 受访对象供图
5年前,在杭州工作的曹林召集了一支7-8人的科普志愿者团队,平均每两周一次,利用上班以外的时间去全国各地做科普。曹林认为,科普有两面,一面是科学家们更快更高的科学成果普及,另一面是更宽。他说:“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将科普覆盖带更宽广的受众层面。”
曹林的团队成员很年轻,平均年龄基本在30岁左右,日常,大家需要花很多精力去思考如何让科普更有趣。比如,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四力重力、升力、阻力和推力,用科学术语解释很难懂。团队就用“老鹰捉小鸡”作比喻,在解释小鸡如何飞得高逃避老鹰的追逐中,四力也就解释通了。
精彩好看的科普背后,需要更多和曹林一样懂科学、会科普的科普专家。
根据《中国科普统计》数据,2022年浙江省的专兼职科普人员总数13.4万人,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如何有效得让兼职科普人员动起来,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今年浙江省推出了众多举措。
在全国科普日浙江主场活动中,将公布浙江省“十百千万”计划发布后的首批30名科学传播专家。省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项目申请火热,已经有318位专家经推荐入库省科学专家库。此次首发的30位专家中,既有科考、气象、医学等领域的专家,有科学教师、媒体人,还有科普网红达人等,配齐懂专业会传播的科普‘梦之队’,确保科学知识为公众听得懂、能理解、好吸收。”
在未来三年,浙江省将力争动态组建“十百千万”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全省动态拥有100名左右科学传播专家、1000名左右科学传播达人、10000名左右科学传播员,并不定期认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和若干领域的TOP10,基本实现科学传播专家学科、地域、人群全覆盖。
科普重在体验
电梯、叉车、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如何制造往往和群众生活没有关联。但浙江省特科院海宁基地每年都能吸引全国各地的师生前来参观。该基地建有垂直电梯模拟体验装置、VR过山车互动体验装置等,通过亲身体验电梯故障场景等,普及被困电梯后的自救措施。
省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设身处地的场景打造,围绕与群众自身相关的安全问题设置体验项目,能进一步拉近科普和大众的距离。
在潮新闻科技频道首页,常年挂着一张“浙里科普地图”,一点开,全省科普教育基地的信息应有尽有。这是省科协为了高效集成浙江全域科普资源而打造的小程序平台,集基地信息检索、智慧地图、线路规划等功能为一体,公众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准确权威的科普场馆信息,一键寻找身边的科普场馆。
“浙里科普地图”小程序截图
今年的科普日主场活动中,第一批全省113家新质生产力科普馆,将“官宣”入驻“浙里科普地图”。这批场馆以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湘湖实验室、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为主要代表,聚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未来将对公众进行开放,带领大家站在科技的“第一现场”。
“相较传统的科技馆,往往以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新质生产力科普馆,能及时更新前沿科学信息,将科技知识摆上‘生产线’,瞄准更多公众群体,让公众们更有体验感,对大家更具吸引力。”省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来源: 潮新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