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 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林浩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教授 主任医师

30岁的小王去年在滑雪时不慎摔了一跤,被医生诊断为“踝关节骨折”,于是他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复查的时候,医生告诉小王,骨折部位已经顺利愈合,恢复得很好。得知这个好消息,小王在高兴之余却又纠结起来:当初做手术时脚踝里放置了内固定,那现在是不是需要再做一次手术将固定材料取出来呢?如果不取出来,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小王纠结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在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显露骨折断端,通过在骨折部位使用内固定器械,帮助骨骼复位并维持位置的手术过程。但是,在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是否需要取出,又应该在什么时机取出,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里我们暂时先不讨论内固定的感染、移位、失效等特殊情况。在骨折治疗顺利的情况下,内固定物是否取出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骨折的部位、内固定物存留的时间、患者的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

一、考虑骨折的部位

人体的不同部位不仅具有不同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不同部位的力学环境完全不同。比如,上肢以灵活为主要需求,关节活动范围大;下肢以负重为重要需求,需要承受重力维持稳定。所以,骨折部位是考虑内固定物是否取出的首要问题。另外,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不同,取出内固定物的手术风险也不同。这也影响医生对是否取出内固定物的决策。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1.大腿、小腿

大腿、小腿里主要的骨骼是股骨、胫骨。这些骨骼都比较粗壮,周围有丰厚的软组织包绕,并且骨骼的血供充沛。当大腿或小腿部位发生骨折时,往往采取髓内钉等微创手术方式进行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小,因此,可以在骨折愈合后选择将内固定物取出。

2.足踝

足踝部主要的骨骼包括内踝、外踝、跟骨、距骨、各列楔骨、跖骨和趾骨。这些骨骼比较浅表,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内固定物对软组织的激惹而出现不适,因此希望取出。但是,比较特殊的是后踝和距骨。这两个部位的骨骼位置比较深,骨折愈合后若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话会有可能造成新的损伤,出现瘢痕粘连,反而可能导致关节功能比内固定物取出前下降。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上臂与肩部

上臂的主要骨骼是肱骨。肱骨的解剖结构很特殊,尤其是桡神经紧贴肱骨中下1/3走行。在进行内固定物取出时,由于初次手术(骨折时)造成的瘢痕增生和软组织粘连,医生在术中确保桡神经的安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推荐对肱骨骨折后的内固定物进行二次手术取出。

肩部的浅表骨骼是锁骨,这一部位容易取出内固定物,但是要评估骨折愈合的质量,因为锁骨再次骨折的概率相对较高。然而,肩胛骨的位置很深,内固定物取出过程造成的损伤较大,因此,肩胛骨骨折手术后不建议取出内固定物。

4.前臂与手腕

前臂的主要骨骼是尺骨、桡骨,它们的位置相对比较浅表,将内固定物取出并不难。但是与锁骨一样,它们再次骨折的概率较高,所以是否取出内固定物需要评估骨折愈合的质量。

如果手部内固定时采用的是钢针,则之后取出钢针很方便,一般都应该及时取出。如果手部内固定时采用的是钢板,则后续取出需要考虑手指、手腕功能的恢复情况。有时候需要在取出内固定物的同时对粘连的肌腱进行松解,以改善手腕部的功能。

5.脊柱与骨盆

脊柱包含多个可活动的椎间关节。如果椎体骨折使用了内固定物,一般需要在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以恢复脊柱的活动度。如果椎体骨折采用的是融合内固定手术,因为治疗策略上已放弃这部分的关节活动度,所以之后可以不取出内固定物。

骨盆内固定位置一般比较深,周围的重要神经和血管很多,故推荐不取出内固定物。

二、考虑内固定物存留的时间

内固定材料的最大进展在于其组织相容性越来越理想、生物力学特性越来越接近正常骨骼。内固定物存在于体内,必然与骨骼及周围的软组织相互作用。内固定物存留的时间不同也会影响内固定物是否取出的决策。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对于目的是限制关节活动的固定方式,比如采用锁骨钩来限制肩锁关节、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对下胫腓联合进行限制,一般在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恢复稳定后就尽早取出。锁骨钩一般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6个月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一般在术后2~3个月取出。

对于目的是维持骨折复位的固定方式,一般在骨折愈合,并且完成骨骼重塑后考虑将内固定物取出。较理想的时间窗口是术后1年左右。当内固定物存留时间过长时,比如超过2年,甚至5年,内固定物与骨骼的结合状态将变得不可预见。有可能在手术中发现骨痂将内固定物完全包裹,或者内固定物与骨骼结合过于紧密,大大超过螺丝刀取出时产生的扭矩,甚至出现将螺丝刀扭断的极端情况。这些情况会大大增加内固定物取出手术的难度,甚至致使其无法取出。

三、考虑患者的身体条件

一直以来,内固定物取出的手术被部分患者误认为是不必重视的小手术。事实上,这一次手术虽然并不是为了治疗骨折而进行,但从麻醉到手术切口,再到手术部位的暴露,其风险都不比第一次骨折手术小。更何况,这次手术还有可能出现软组织粘连严重、神经血管分离不顺利、内固定物尾部滑丝、内固定物断裂等意外。因此,我们不能对内固定物取出的手术掉以轻心。对于那些高龄、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麻醉的患者,不妨就让内固定物存留于体内。

总之,内固定物是否需要取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其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越来越好,那种必须把内固定物取出的情况也越来越少。如果患者确实希望将内固定物取出,那么我们应该具体分析该患者的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方案。所以,如果您遇到上述问题,建议您与医生密切合作,从内固定物的位置、存留时间、自身身体情况等方面细致分析,共同决定是否将内固定物取出,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