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胸部CT检查的广泛应用,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同时,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也使肿瘤患者基因检测成为可能。那么,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基因和肺癌的关系
生命的奥秘在于基因的编织。科学研究发现,自我们诞生至终老的旅程中,体内细胞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变化。感染、饮食习惯、环境因素乃至自然衰老均可能成为DNA损伤的诱因,引起突变。突变累积至一定程度,特别是与肺癌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后,肺或支气管上皮细胞便可能踏上异变之路,恶化成为肿瘤细胞。因此,肺癌的根源,是基因突变累积造成的。
驱动基因:肺癌的幕后推手
肺癌的发生与“驱动基因”密切相关。驱动基因概念于2002年由Weinstein首先提出,他指出肿瘤细胞的生成及维持其恶性生物学表型依赖于某个或某些活化癌基因,也称为癌基因依赖。
肺癌基因检测的意义
科学研究发现,肺癌驱动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驱动基因的主导作用越强,靶向治疗的效果就越好。从基因层面认识肺癌后,肺癌的治疗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个体化精准治疗逐渐成为主流。简单的说,基因检测为患者的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的出现,也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这些疗法的临床应用,需要通过基因检测制定精准的靶向治疗方案,靶向药物虽疗效显著,但也难以完全避免耐药性的出现,当疾病进展时,可以再次进行基因检测,判断耐药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指导耐药后的治疗方案。因此,对于肺癌患者而言,基因检测不仅是治疗前的必要准备,更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辅助手段。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肺癌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检测。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又分为腺癌、肺鳞癌、腺鳞癌和大细胞癌,其中腺癌占多数,其次是鳞癌,而小细胞肺癌不到15%。对于小细胞肺癌,目前并没有需要基因检测指导使用的靶向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需要做基因检测的肺癌类型是肺腺癌,大部分肺腺癌患者可通过基因检测,来匹配相对应的靶向药物;肺鳞癌患者基因突变概率较低,但仍有机会通过基因检测匹配到靶向药;不吸烟、经小标本活检诊断鳞癌或混合腺癌成分的患者也建议行基因检测,但是在靶向治疗过程中也难以避免耐药,对于这部分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后还应该再次进行基因检测,了解是否有治疗之后基因出现耐药的突变,指导后续治疗。
如何判断肺癌是早期还是晚期?
判断肺癌的早期和晚期,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期检查。这包括在病理确诊肺癌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检查,最基本的检查包括胸腹部的CT、颈部淋巴结彩超、头颅的磁共振,甚至全身的骨骼扫描,此外,还有更加先进高端的全身PET-CT显像检查。通过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肺癌的分期,一般分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其中,I期属于早期,II期、III期可以视为中期,IV期也就晚期肺癌。非小细胞肺癌I到III期还有手术的机会,晚期肺癌,特别是那些已无法手术的患者,则主要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