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学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谷庆隆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在这个美食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带来的欢愉,然而,对一些人来说,某些食物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这两个看似相似却大相径庭的概念,常常让人困惑不已。

一、食物过敏:为什么身体会对食物“反应过度”?

食物过敏,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对某些食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这种反应源于个体的过敏体质,当过敏体质者首次接触过敏原后,体内会发生致敏过程;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便会触发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这些特定环境可能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增大、情绪波动或健康状况下降等。

常见的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大豆、花生、虾、蟹和小麦等。这些食物之所以成为常见的过敏原,是因为它们含有较强的致敏蛋白。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食物过敏的症状表现多样,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和皮肤黏膜反应,如嘴部发麻、喉咙痒、舌头不适、皮肤瘙痒及出现风团(荨麻疹)等。然而,食物过敏可能影响的器官系统远不止这些,还可能包括呼吸道、神经系统等。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过敏与摄入量有关,可以表现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速发型过敏即便接触微量过敏原也可能迅速引发严重症状,而迟发型则需要摄入一定量后才会出现。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仅仅是闻到过敏原的气味也可能诱发症状。

二、食物不耐受:为何身体无法消化某些食物?

与食物过敏不同,食物不耐受并没有免疫机制的参与,主要是由于消化道中缺乏某种酶引起的。以牛奶为例,如果人体缺乏乳糖酶,就无法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单糖,从而导致乳糖在肠道内积聚,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食物不耐受的症状通常发生得比较慢,症状出现的时间也比较晚。这是因为食物不耐受是由于身体无法消化或吸收某种食物成分而引起的,而不是因为免疫系统将食物视为有害物质。

食物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广泛且多样,除了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泻、腹痛外,还可能伴随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注意力不集中。长期摄入不耐受食物还可能引发慢性疲劳、情绪波动等。因此,食物不耐受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但长期摄入不耐受的食物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三、如何区分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虽然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都与食物有关,但它们的机制和症状表现却截然不同。食物过敏是由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症状可能涉及多个系统;而食物不耐受则是由于消化道中缺乏某种酶引起的,症状通常发生得比较慢,且仅限于消化系统。

要区分食物过敏和不耐受,最好的方法是进行专业的医学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的水平来确定是否存在食物过敏。对于食物不耐受,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避免食用不耐受的食物,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症状。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