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一“张”桌子?又为什么是一“支”笔?这些问题都能在一部字典里找到答案。
走进许慎文化园。一走进大门,只见许慎的形象刻画于一块高大完整的金丝楠木之上,矗立耸直,眼神深邃。许慎的贡献家喻户晓,就是他的伟大著作——《说文解字》。
步于园内,汉字大道用文字向来到这里的人们揭开中华汉字文化的书卷首页。
1900年前,中国第一部字典问世
迈步由南向北,可见由花岗岩雕琢而成的六米高的四方棱柱型“六书”石柱,矗立在文化园入口处的广场两旁。石柱六尊,刻写着许慎归纳总结的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
“盖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以二十四字凝练道:文字是承载经典和知识的根本。
“《说文解字》共有14篇,收录了9353个小篆和1163个重文,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韵的字典,是文献语言的奠基之作,也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许慎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研究联络科科长朱菲辉告诉记者,《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成果开创了“六书”理论体系,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
一入园的汉字大道便是有力佐证:80米的长度寓意汉字起源可追溯至8000年前。远古刻符、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篆书体、隶书体……当人类可度量之长与年岁流转之速不谋而合,文字解读也让历史和文化在时光荏苒中百世不易,无惧岁月蹉跎。
两个“字”字组成的字形牌坊。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许慎认为大量的是“字”、少量的是“文”,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构成的。立在园区中轴线上的字形牌坊取两个“字”的造型设计而成,称为“字”。与字形牌坊正对着的许慎立像基座是模仿字典的“典”字设计而成,许慎高高地站立在“典”字上,寓意许慎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字典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成就“中华字圣”千秋伟业。
《说文解字》开创部首检字先河
“许慎把原来一盘散沙的汉字,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归属到540个部首下面。”朱菲辉告诉记者,正是许慎发明了以540个部首统领正文的字书编排体例,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
“与水有关的都是‘氵’字旁,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三点水’,其读音也是‘shuǐ’;而与人的动作有关的则是‘扌’字旁,也就是我们口中的‘提手旁’。从每一类字找一个代表,叫部首。”许慎归纳出540个部首,称之为“文”,再由“文”生出“字”,认字就简单了很多。
“历代字书多是仿《说文解字》体例编排的,我们今人所编的字典,也常常使用了部首编排法或附有部首检字索引,《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收字数量逐渐增多,都是对许慎《说文解字》体例编排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朱菲辉说,许慎立像站在一个“典”字上,说的正是他的贡献。
《说文解字》对于汉语字词本源的诠解,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广博性,也让其成为一本对汉字易检易查的工具书。
文字密码传递文明密码
现场,朱菲辉向大家提问——“假如‘女’字盖住小篆的写法,只看甲骨文和现代写法,你能猜到它是什么吗?”
“由于篆书处于古今文字发展的分水岭阶段,是古今文字沟通的桥梁。如果没有《说文解字》中收集的这些小篆,我们很难释读甲骨文、经文、出土文献,正是有了许慎的《说文解字》我们才掌握了打开甲骨文的金钥匙。”朱菲辉说,几千年的文明没有中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字没有中断,通过《说文解字》,后人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生产状况、文化科学、地理沿革、风物习俗等知识,了解那个时期的文明。
“关于许慎的生平事迹见于史书记载很少,这样短短85个字的介绍,再次印证了许慎一生致力于研发经典。”《后汉书·许慎传》中如是描述道,“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许慎这个名字已经超出了个人范畴,他更是一个符号,代表的是中国文字的统一与定型,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朱菲辉说,许慎在当时今文经和古文经争论之时,不受社会风气影响,求证于诸多文献经典,潜心研学,耗费一生追求学术和淳朴笃定的性格,让许慎一辈子只坚持了一件事。他对汉字研究的痴迷与热爱传承至今,影响着华夏儿女对汉字的热忱,传承着汉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走进许慎文化园,寻找“解”读中华文明的钥匙。
来源: 大河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