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毛永辉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提及贫血,人们往往会首先联想到缺铁、营养不良等因素,这些因素导致的营养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原料不足所引起的,是贫血的一种常见原因。
实际上,贫血的成因多样,作为一种症状表现,它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其中一种情况是肾性贫血。
一、肾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肾脏能够分泌一种名为红细胞生成素的激素,它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到达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当肾功能出现问题时,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贫血,这种情况被称为肾性贫血。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肾性贫血还有另一个机制:肾功能受损时,体内代谢废物积聚,刺激免疫系统导致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可缩短红细胞的寿命。一方面,新生成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红细胞破坏加速,最终导致贫血。此外,在炎症状态下,虽然体内铁含量充足,但铁元素被储存在体内而无法被利用,铁是生成红细胞的重要原料之一,进一步加剧了贫血的发展。
因此,肾性贫血主要是由肾脏生成的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加上炎症状态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以及铁元素无法被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怀疑是肾病引起的贫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特征在于肾功能受损,特别是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或血清肌酐浓度超过300μmol/L时,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导致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慢性肾脏病通常被分为五个阶段:1期、2期、3a期、3b期、4期及5期。当进展至3b期时,即肾功能已降至正常的一半左右,患者可能会开始出现肾性贫血。随着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贫血的程度也会随之加剧。
肾性贫血的确诊并非基于特异性标志物,而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首先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贫血的原因,如营养缺乏性贫血或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排除这些因素后,才考虑肾性贫血的诊断。
通过评估肾功能与贫血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辅助诊断。例如,在慢性肾脏病3b期出现贫血,若血红蛋白水平约为10g/dL,则很可能表明贫血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然而,如果血红蛋白水平低至6g/dL,则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导致贫血的因素。
三、肾性贫血治疗时需要注意什么?
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受损后,体内代谢废物的积累会导致毒素水平升高,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因此,进入透析阶段时,应及时进行透析以清除体内毒素。
对于肾脏病患者而言,饮食控制至关重要,但必须适度,避免因过度限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内每日产生的代谢废物需通过肾脏排出,因此对于肾脏病患者来说,过多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并加速疾病进展。因此,需要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的食物既满足身体需求又不会额外加重肾脏负担。
铁质是红细胞生成的关键成分之一,但由于炎症反应可导致铁质利用障碍,故需适量补充铁剂以确保充足的铁储备,同时也要避免过量补铁导致铁过载。
此外,需要外源性补充红细胞生成素,以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适宜范围内,支持正常生活所需即可。过度提升血红蛋白水平需要大量补充红细胞生成素,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同时,也应避免血红蛋白水平的快速上升。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来说,不同患者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无论是通过注射外源性红细胞生成素,还是通过药物促进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都需要在开始治疗两周后评估疗效。包括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根据其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如血红蛋白水平上升过快则需减少剂量,反之则需增加剂量。最终目标是将血红蛋白水平稳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并定期复查以确保疗效持续有效。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