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佰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肖卫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

颅内压,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概念,实际上与我们的大脑健康息息相关。颅内压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脑部功能的正常运转。然而,由于颅内压的相关知识普及度不高,许多人在面对颅内压异常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觉。

一、颅内压:维持脑部健康的关键

颅内压是指封闭于颅骨腔内的脑组织、血管及脑脊液共同维持的压力状态,它是确保脑部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这种压力状态保持在动态平衡中,类似血压维持在一定范围以保障全身血液循环,颅内压同样需要保持在特定区间以保证大脑的健康运作。

正常生理状态下,颅内压的具体数值通常在80-180mmH2O之间波动,这一数值通过测量脑脊液压力间接反映出来。脑脊液作为脑组织的缓冲介质,其循环动态对于维持颅内压稳定至关重要,它经历产生、循环与吸收的过程,以保持颅腔内环境的稳定。

二、颅内压异常:生命警报响起

颅内压异常,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是病理状态的标志,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颅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颅内压异常现象。当颅内压升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组织受到压迫,进而影响到脑部的正常功能。如果高颅压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将进一步恶化,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水平下降、昏迷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高颅压的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感,还可能通过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间接导致血压升高。人体在面对颅内压增高这样的异常情况时,会启动一系列自我调节机制。其中,血压升高是机体为了增加脑组织血液供应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这一过程被称为柯兴氏反应,是交感神经亢进的表现

低颅压虽然较少见,但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低颅压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如高颅压那么严重,但也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颅内压监测与诊断

要准确诊断颅内压异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腰椎穿刺是监测颅内压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腰椎穿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因此,在进行腰椎穿刺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操作安全。

虽然腰椎穿刺具有高达90%的准确率,但其准确性受脑脊液循环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在脑脊液循环路径中存在梗阻时,脑脊液流动受阻,测得的压力可能无法真实反映颅内实际压强。

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鉴别能力,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判断。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部结构的变化,为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四、颅内压异常的治疗

首先,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确定引起颅内压异常的具体原因。这可能涉及外伤、脑卒中(中风)、脑肿瘤、感染等多种因素。明确病因后,医生会尽可能地去除这些潜在的致病因素,这是降低颅内压的根本方法。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脱水药和利尿药,如甘露醇和速尿(呋塞米),以减少脑组织的含水量,缩小脑组织体积,从而降低颅内压。同时,给予镇静药物和降低体温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它们能够减缓基础代谢率,进而降低血压、心率和颅内压。

然而,当非手术疗法无法有效控制颅内压时,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干预。手术疗法主要包括内减压和外减压两种方式。内减压是通过手术切除脑组织内的病变组织,如坏死组织或出血部位,以释放颅内空间,降低颅内压。而外减压则是通过打开颅骨骨窗,让膨出的脑组织得到释放,从而减轻颅内压,也就是去骨瓣减压术。

在颅内压升高的治疗过程中,脑脊液引流减压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脑脊液引流是降低颅压的有效方法,包括腰椎穿刺置管引流和头部钻孔脑室外引流两种方式。对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引起的颅压升高,引流是较佳选择,通过放出多余脑脊液来降低颅内压。但需要注意的是,脑脊液引流存在一定风险,其应用需严格掌握指征。在某些情况下,如颅高压危象,腰椎穿刺引流是禁忌的,因可能诱发脑疝。

图3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