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凌亚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白文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任医师
卵巢癌,与多数恶性肿瘤相似,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明确。其中,一个广为接受的理论涉及不间断排卵机制。卵巢持续进行排卵活动,排卵后留下的孔隙需经历频繁的修复过程,这一过程可能诱发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变,构成了卵巢癌发病的经典假说之一。
基于这一及其他理论学说,医学界进行了广泛的流行病学研究,并普遍认同生育状况与卵巢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具体而言,多次生育,特别是经历三次或更多次足月分娩,被认为对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具有积极作用。相反,未生育或生育次数较少被视为卵巢上皮癌的一个潜在风险因素。
近年来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大约15%的卵巢上皮癌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这强调了遗传因素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性。
卵巢癌因其隐蔽性而被誉为“沉默的杀手”,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这主要归因于其特定的解剖位置。
一、卵巢癌在早期是不是完全没有症状?
女性的生殖系统中,子宫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常伴随异常的阴道出血,使得患者能够较早地寻求医疗帮助。相比之下,卵巢癌的发展往往悄无声息,初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常至出现腹水等晚期体征时才被察觉。
然而,通过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我们认识到卵巢癌并非全然无迹可寻,其早期症状虽不显著,却也存在。遗憾的是,这些症状往往因缺乏重视和公众认知而被忽视。这些早期信号可能包括生殖系统的不适感,如腹部不适、下腹疼痛或腹胀,以及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若这些症状在一个月内频繁出现,累计超过12天,则应视为警示信号,需及时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检查。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二、目前筛查卵巢癌主要有这两种方法!
对于卵巢癌的筛查,有两种主要方法:首先是经阴道超声检查,这种方法能清晰地观察到卵巢的情况;其次是卵巢癌肿瘤标志物检测,其中最为敏感的是CA125。建议5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卵巢癌筛查。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然而,对于没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一般人群而言,目前采用这两种筛查方法尚不成熟且效果有限。对于具有卵巢癌遗传背景的人群,建议每3至4个月进行一次经阴道超声检查和CA125检测。
遗传性卵巢癌与乳腺癌常由同一基因突变——BRCA基因变异所致。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级亲属中有两人、二级亲属中有三人、或者一级与二级亲属中共有三人患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则可认为该家庭存在遗传性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风险,并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BRCA基因突变。
三、肿瘤标记物CA125升高说明是卵巢癌吗?
不一定。
CA125作为一种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其敏感性较高,但在特异性方面表现较弱。虽然超过80%的卵巢癌患者的CA125水平会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CA125水平升高就一定指示卵巢癌的存在。许多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甚至在月经期间,都可能导致CA125水平轻微升高。在这种情况下,轻微的CA125升高通常不必过分担忧。
当CA125水平显著升高,特别是当其值超过500 U/mL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因此,单纯的CA125水平升高只能作为诊断卵巢癌的一个参考指标,还需结合详细的病史、影像学检查等其他信息来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四、预防卵巢癌目前这两种方法比较可靠!
2015年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指南”明确指出,针对携带明确BRCA基因突变的人群,建议在35至45岁之间进行预防性输卵管和卵巢切除手术,这被视为预防卵巢癌最为可靠的方法。
另一个有循证医学支持的预防卵巢癌的方法是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可以通过抑制排卵减少卵巢表面的损伤修复,进而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这种保护作用更为显著。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但尚未完成生育计划的女性,若近期无生育需求,也建议使用口服避孕药来预防卵巢癌。
然而,并非所有女性都适宜通过口服避孕药来预防卵巢癌。首要考虑因素是年龄,特别是45岁以上的女性,因存在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故需谨慎使用避孕药。避孕药中常含有少量合成的雌激素,而雌激素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关。因此,对于45岁以上女性,不再推荐口服避孕药作为预防手段。
另外,当前的复方口服避孕药主要成分为孕激素,而孕激素对乳腺癌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或微小风险。尽管目前尚不确定口服避孕药是否会直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但出于安全考虑,乳腺癌患者及具有乳腺癌高遗传风险的人群(如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应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