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区,因风景秀丽的雨山坐落在境内而得名,位于马鞍山市城区西南部,东临南京市江宁区,南接当涂县,是马鞍山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中心区,是拥江发展、承接产业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也是马鞍山市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富有潜力的主城区。
一直以来,雨山区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抓手,持续加大科普投入,完善科普设施,创新科学传播方式,加大科普资源供给,推动科普产业发展,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和科普活动,推动全区科普事业快速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雨山特色的科普之路。
强化组织领导 推进科普覆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雨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雨山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雨山区科协主席会议制度》《关于落实“3+1”试点工作做好乡镇(街道)科协换届工作的意见》等制度措施,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科协(科普)组织,成立企业科协、农技协,发展基层“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到科协组织体系中,不断扩大科协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提升凝聚力和影响力。
雨山区注重发挥“三长”和科技志愿者的作用,推动建立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引导“三长”和各级科协组织科技志愿服务队伍进驻“两中心”,针对基层群众多样化科普和科技需求,精准开展“科技为民”志愿服务,增强科协组织服务城乡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的能力和实效。
厚植生态底色 激发科普活力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市考察调研,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雨山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生态环境科普宣教方式方法,因地制宜打造以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为代表的市民家门口的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集休闲旅游与生态科普教育于一体,基地内地质矿车、电铲、牙轮钻等采掘运输设备错落有致。两组科普长廊分别向游客介绍了矿石的开采过程和凹山矿的历史以及地质特征,基地内的树木上都挂上了“自我介绍”的“科普牌”。规划中的地质博物馆选址在山顶公园旁,用以集中展示马鞍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成就和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光辉历程。基地就像天然的生态环境保护教科书一样,不仅能让参观者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生态“蝶变”,还能激发大家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意识,对推动生态科技创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发挥重要作用。
整合多方资源 擦亮科普品牌
在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工作的过程中,雨山区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持续擦亮既有品牌,不断打造新的品牌,呈现出一批具有雨山特色的亮点工作。雨山区重点打造了“社区科普节”“中国创造我行动”科技夏令营、“行走的科普课堂”户外科普实践活动等科普品牌,同时利用市科普讲师团,以社区需求为导向,提供“菜单式”科普服务。此外,雨山区还积极以科技助农为导向,开展科普为民惠民乡村行活动;以增强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为导向,开展科普课堂进校园、科普大篷车巡展等活动。
为扩大“全国科普日”的影响力,集聚各方力量,提升科普惠民水平,雨山区将“全国科普日”活动与“雨山区科普活动月”同部署、同推进,呈现一场具有雨山特色的科普盛宴,打造雨山区的科普节庆。各相关部门凝心聚力、协同配合,以精品活动提升工作效能,实现科普活动大众化、特色化、品牌化。通过采取“传统+互联网”的形式,将不同区域板块的科学知识有机融合,满足居民对高质量科学知识的需求,积极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提高居民科普参与度和获得感。
近年来,雨山区严格遵照全国科普示范区标准开展科普工作,不断加强科普设施建设,重点打造有影响的科普品牌,通过长期积累和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雨山科普”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以来,雨山区连续五次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2020年,被中国科协评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单位”;2021年9月,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安徽省科普示范县(市、区);2023年1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接下来,雨山区将持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发挥科普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工作、奋力创新,通过完善科普工作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等体系,加强科普工作的政策支撑、经费投入、社会动员和考核激励,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助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全面建设“优强足美富”新阶段现代化新雨山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