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健康成长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还可能对整个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了解和掌握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危害特征及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玉米螟

- 危害特征: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的心叶和穗部,造成植株受损,影响产量和品质。

- 预防措施:实行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释放赤眼蜂灭卵;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择化学杀虫剂进行防治。

2. 草地贪夜蛾

- 危害特征: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玉米叶片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光合作用和玉米生长。

- 预防措施:及时监测和预警;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寄生蜂;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化学杀虫剂进行防治。

3. 粘虫

- 危害特征:粘虫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造成叶片缺损,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 预防措施:采用杀虫灯集中连片使用,吸引并杀灭粘虫;清除田间杂草,降低虫源;喷施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杀虫剂进行防治。

4. 玉米叶斑病

- 危害特征:玉米叶斑病主要包括大斑病、小斑病等,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枯死,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 预防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心叶末期选用合适的杀菌剂喷施,如苯醚甲环唑、烯肟菌酯等。

5. 玉米纹枯病

- 危害特征: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和茎秆,造成植株倒伏,影响产量。

- 预防措施:选用抗耐病品种;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喷施井冈霉素A等生物农药;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

6. 地下害虫

- 危害特征:地下害虫主要包括金针虫、蛴螬等,危害玉米的根部,影响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

- 预防措施:采取深耕灭茬技术;使用含有合适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适时播种,减少虫害。

玉米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实施科学的田间管理、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以及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是保障玉米生产安全和提高产量的关键。希望广大种植者能够掌握这些知识,有效防控病虫害,确保玉米的丰产丰收。

来源: 静宁果农王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