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广阔的海域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其中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海产生物更是备受人们的欢迎。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国开展养殖的水产生物种类超过300 种,涵盖了鱼、虾、贝、藻、参等各个水生生物门类的主要经济种类。对于下列常见的养殖水产生物,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背后的小故事呢?

大菱鲆,又称多宝鱼,1992年从英国引进,成功养殖后走上老百姓的餐桌。也正是因为这种鱼诞生了国内一位鱼类方面的院士-----雷霁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孔鳐,又称老板鱼(板鱼)。这种鱼一般栖息在浅海沙质海域,常浅埋沙中,露出眼和喷水孔,白日潜伏,晚上活动觅食。由于老板鱼的名字好听又有意头,所以也是餐馆里面热点食材。

绿鳍马面鲀,俗称“扒皮鱼”“扒皮狼”“橡皮鱼”。肉质鲜嫩,营养美味,历史上产量仅次于带鱼,七八十年代 该鱼产量约30万吨,目前产量2000吨左右。川渝地区是剥皮鱼的最大消费地,红烧耗儿鱼、干锅耗儿鱼、水煮耗儿鱼、干烧耗儿鱼、双椒耗儿鱼,当然还少不了拿来涮麻辣火锅或是街头炭烤。

黄鳍东方鲀,又称河豚鱼。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0.5mg即可致人于死命,在食用时需要进行专业的处理。

解放眉足蟹,俗称“海知了”,最早是在山东烟台海岸带物种调查时被发现的,1949年被正式命名。因为解放眉足蟹与普通的对虾、梭子蟹不同,成熟期至少要两年,被端上餐桌的解放眉足蟹都是在3岁以上,因此解放眉足蟹资源一旦被破坏,很难修复。

【海洋生物小问答】

1.问:“中华鲟”的命名有什么渊源吗?

答:中华鲟,也称爱国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中华鲟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中华鲟在江里出生,在海里长大,中华鲟游遍天涯也眷恋着母亲河,就像旅居在海外的中华游子一样对祖国母亲始终怀着誊恋之情,因而1963年,我国著名鱼类学专家伍献文教授深情命其名为“中华鲟” 。

2.问:海参有没有骨头?

答:海参看上去全身是肉,但其实海参是有骨头的,而且海参体内骨头的数量还多得惊人。一只海参体内,有2000多万块“骨头”,堪称“世界上骨头最多的动物”。海参的“骨头”非常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科学家把它叫作骨片。海参的骨片属于内骨骼,在身体内起一定的支撑作用。海参的骨片形状多样,是海参分类的重要依据。

来源: 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