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素有“贴秋膘”的说法,殊不知,季节交替带来的温差变化,与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方式的双重加持,也让秋天成为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
医药界网消化科主任李伟特别提示,“贴秋膘”并非人人适合,盲目进补很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秋季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有哪些?
1.急性胃肠炎:
①疾病科普:入秋后气温变化明显,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肠胃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降低,如果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者吃腐败不洁的食物,就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
②常见症状:上腹及脐周围有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2.消化性溃疡
①疾病科普:消化性溃疡多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胃酸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
②常见症状:上腹部灼痛、钝痛,可伴有反酸、烧心、嗳气;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可能出现口臭;严重时可能出现溃疡的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幽门管溃疡以及球部溃疡时可能造成消化道梗阻,表现为恶心、呕吐。
3.功能性消化不良
①疾病科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多进食后胃底容受性舒张发生障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及内脏高敏等因素有关,此外,心理、环境等因素会加重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
②常见症状: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能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4.肠易激综合征
①疾病科普:按照大便性状的改变,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未分化型肠易激综合征;通过肠镜检查以及系统学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②常见症状:腹痛、腹泻、大便性状改变,有时排便费力,有紧迫感或排不尽的感觉,甚至发生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
消化内科专家送出“保健锦囊”
李主任表示,“贴秋膘”是否有必要,需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实际需求来决定。对于因夏季炎热而体重下降的人来说,在秋季适量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是有益的;而体重超标或者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人,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可能加重病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度进补会加重胃肠负担,容易发生厌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等。
秋已至,我们该如何预防胃肠病的发生呢?为此,李主任给出如下建议:
1.保持营养均衡和食物多样化,饮食以淡、素、鲜、暖,易消化为宜,烹调宜采用炖、蒸、煮、焖等方法,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
2.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腹部保暖,以免着凉引起胃肠病复发;坚持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还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
3.胃肠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平常应保持精神愉悦、乐观开朗;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刷牙漱口、洗餐具果蔬;生熟食物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最后,李主任提醒,秋季还应加强以下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以及丙类传染病中的感染性腹泻病等,这些都是经口入侵肠道引起腹泻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鉴别诊断、系统治疗。
来源: 医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