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三伏天的暑热难耐,终于“出伏”了。“三伏”代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出伏”,顾名思义,代表着三伏阶段的结束。 出伏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早晚温差增大,空气变干爽。经历酷暑后,人们难免会“贪恋”凉爽、干燥的感觉,仍然保持着夏季生活习惯,因此影响了不少人的健康。出伏后,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该如何顺应时节,调整生活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出伏”如何补身体? 养阴防燥
秋季“燥”字当先,出伏后,首先要注重养阴防燥,可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
建议在饮食中适量加入一些酸性食物,比如山楂、乌梅、石榴、葡萄、猕猴桃等。
化痰祛湿 小腿外侧,外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该穴是化痰祛湿的要穴。
每天2次、每次3分钟,坚持按揉可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痰湿,减轻暑湿困乏的症状。
适度滋补 很多地方流行“入伏羊肉出伏鸡”的说法,出伏后,可以选择清蒸或炖煮的鸡肉菜肴,滋补又不上火,有助缓解伏天过后带来的不适。 在烹饪鸡肉时,可以选偏瘦的部位,比如鸡胸脯肉等,同时增加蔬菜比例,使菜肴更健康美味。
打盹解乏 秋天容易出现“秋乏”,午睡小憩有助调养身心,一般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注意,别睡在有穿堂风的厅堂或露天等处,尽量不穿无袖或紧身衣午睡,防止出汗当风,引发肌肉关节酸痛、四肢僵硬。
及时补水 出伏后仍有高温,应注意补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 出汗多时,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越口渴,喝水越要慢。应匀速小量间断补水,一口一口地慢慢喝。
调整心情 秋天容易心情低落、思绪杂乱,身体会产生“郁火”,可以多听白噪音、轻音乐,少去嘈杂、人群密集的地方。 睡前让身体自然放松,可有效排除杂念和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出伏”养生 三宜三忌



来源: 人民网、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