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全部
视频
图文
图片
挂图
音频
电子书
活动
科普号
普通用户
科普员
科普号
管理员
登录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客服中心
首页
业务中心
资源中心
素材中心
管理中心
国家应急科普库
资源套餐
数据排行
科普中国网
科普中国资源服务首页
>
图文列表
>
图文详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银龄健康 | 老年饮食护理:细微之处见真情
科普吉林
上传时间:2024-08-26
老年人
饮食
收藏
图文简介:
银龄健康 | 老年饮食护理:细微之处见真情
步入老年,身体机能逐渐放缓,对营养的需求与吸收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这不仅仅关乎食物的选择与搭配,也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老年饮食护理,不仅是维持健康的基础,更是子女孝心与社会关怀的具体体现。
▏老龄化与饮食习惯的变化
1、老年人口腔功能的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能力逐渐下降,导致吃硬质、难以嚼碎的食物变得困难。消化和吸收能力的减弱使得油腻食物难以被接受。此外,由于视力和嗅觉的衰退,老人的味觉反应逐渐减弱,这往往导致食欲不振。
2、味觉感知的减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食物的味觉感知逐渐降低,因此他们往往需要添加更多的盐或酱油来满足对咸味的需求。这需要照护者密切关注老人的饮食习惯变化,并据此调整饮食策略。
3、饮食对老人脑与内脏功能的刺激作用
对于老年人而言,自主进食对于维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在进食过程中,饭菜的香气能够刺激嗅觉,色彩则能刺激视觉。通过自己动手将食物送入口中、咀嚼和吞咽等动作,都能对脑和内脏功能产生良性刺激,从而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
4、针对老人身体变化的饮食策略
在面对老人的身体变化时,应采取相应的饮食对策。如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调整食物的软硬程度、口味等,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5、老年人的饮食营养管理
主食如米饭、面食等是老人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主菜应选择鱼、肉、蛋、大豆等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以增强造血功能和肌肉力量。早餐可加入蛋和大豆制品,午餐和晚餐则可选择鱼或肉菜来增加精力。配菜则以青菜、菌类、芋薯类、海藻类等为主要材料,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此外,水果作为点心,可补充维生素及钙质。
为了确保老人获得足够的营养,应注意饭菜量宜少而品种宜多。虽然老人的进食量不多,但通过增加食物种类可以平衡营养。同时,当老人食欲不佳时,不要勉强其进食,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以保证营养的摄入。
▏老人与营养不良
与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老年人却饱受营养不良的困扰。这主要源于老年人的咀嚼和吞咽能力逐渐退化,导致进食量减少,同时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减弱,也会引发食欲不振。除此之外,老年人由于对慢性疾病存在误解和担忧,常常会自发地减少营养摄入。营养不良不仅会使老年人的体力与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还会使原有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死亡率上升。
营养不良的迹象表现为多种症状。如皮肤出现更多皱纹、干燥且有点状出血,面色苍白等。毛发也会失去光泽,显得干燥无华。眼结膜可能出现干燥现象,眼白处可见白色或浅黄色斑点。口角干裂,舌头发红甚至糜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常面临进食和吞咽障碍的问题。老化、脑梗死、认知障碍症等都可能导致吞咽食物的过程不顺畅。若对此不加以重视,可能带来两大严重风险。首先是窒息风险,食物若阻塞咽喉,可能引发呼吸不畅甚至气道堵塞。其次是吸入性肺炎的风险,食物误咽进入气管,携带的细菌可能诱发肺炎。
为了预防误咽,我们可以根据老年人吞咽功能衰退的部位和程度来设计食物的形态。选择易于咀嚼吞咽、适合其咀嚼吞咽能力的食物至关重要。此外,控制每口的进食量也是预防误咽的重要措施。使用过大号的勺子,即使只是稍大,也可能导致误咽。每口的适量控制在3至8克之间是较为合适的。使用平坦且浅的勺子有助于更精确地控制每口的进食量。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帮助他们克服进食和吞咽障碍,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健康的生活。
▏帮助进食的方法
1、餐前准备活动
在进食前,对于某些老年人来说,进行一些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因长时间卧床而常处于朦胧状态的老人,以及那些存在偏瘫、意识轻度障碍和进食困难的老人。为了唤醒他们的进食意愿和相关的肌肉运动,推荐进行餐前体操。
这套体操以深呼吸开始,逐渐延伸至从肩部至颈部的肌肉运动,再到口周的肌肉放松。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使进食相关的肌肉缓慢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提高进食的顺利进行。此外,发声练习也被纳入其中,因为发声时舌头的位置与吞咽食物时的舌头位置相近,有助于提前适应进食动作。整个餐前体操应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以保证效率与效果。
2、餐前口腔护理
在进餐前,口腔的清洁与按摩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餐前漱口或清洁口腔可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从而降低误咽引起的肺炎风险。此外,进行餐前口腔按摩可以进一步促进吞咽功能。
口腔按摩包括口腔外按摩和口腔内按摩两部分。口腔内按摩时,应轻触口腔内部特定的刺激区域,如咽喉后壁、腭弓及舌根部,这有助于促进吞咽反应。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过深导致的不适反应。而口腔外按摩则着重于口周肌肉的放松,使吞咽动作更为顺畅。
通过这些餐前的准备活动与口腔护理,老人们可以更好地迎接进食,提高进食的质量与安全。
▏喂食的照护
1、餐前必要活动
在用餐前,务必进行排便,确保肠道畅通。同时,清洁双手,以维护饮食卫生。调整坐姿,佩戴防漏饭兜,为顺利进食做好准备。
2、独立进食的坐姿要点
正确的姿势:保持背部挺直,下颌内收,身体微向前倾,食物清晰可见,不易误咽。而错误的坐姿如弓背前倾则可能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半护理、全护理老人床上进食的照护
1、喂食老人的方法
在老人无法保持稳定坐姿时,可以采取一种实用的进餐方式。首先,将老人的膝部轻轻抬起,并在其脚下放置柔软的靠垫或用被子卷起作为支撑,以保持姿势的稳定。接着,将床背缓缓抬起,根据老人的情况调整角度,通常在30°至80°之间。当床背抬起约至80°时,老人的头部会处于正坐位,这时可以在其背后放置一个靠垫,使下颌内收,颈部处于放松状态,有助于顺利吞咽。
为了方便老人进餐,可以设置一个床桌或侧桌,并适当靠近老人,使其能够轻松取食。同时,为防止食物漏出,可以为老人戴上防漏饭兜。接下来,帮助老人将饭菜摆好,并鼓励其尽量独立进食。由于只有本人才能更好地控制进食的量和频度,这样可以减少误咽的概率。
2、喂食过程中注意事项
在喂食过程中需注意一些事项。饭后不宜立即让老人躺下,因为食物可能会反流并误吸入肺,导致窒息。因此,老人应当保持坐姿至少30分钟。若老人上身位置较高会感到紧张,可适当调整头部的位置,但不得低于30度。对于偏瘫老人,可以采取健侧向下的侧卧位,并用靠垫支撑其背后。喂食时,应主食、主菜、配菜交替进行。若老人有吞咽困难,照护者需注意掌握喂食量和频度,并在确认咽下食物后再进行后续喂食。喂食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口腔积食。此外,在老人进食过程中,照护者可以对饭菜内容进行简要说明,营造轻松的进食氛围,有助于提高老人的食欲。
▏适合老人的食品及烹饪法
年轻的时光里,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品尝美食,而步入老年后,许多“不易享受的”食物便开始悄然出现。对于老年人而言,咀嚼与吞咽能力的减弱意味着他们对食物的需求有了明显的转变。那些坚硬、松散、容易在口腔内粘附的食物,被统称为“难食”的食品。相对而言,那些易于咀嚼、形成食团、温度适宜以及黏度适中的食品,便可以归为“易食”的范畴。
1、关于“易食”的食品及烹饪方法
对于老年人,应选择那些柔软、易于在口腔内形成团块的食品,这类食物通常也具备清凉的或温暖的特性,与人体温度有所差异。入口后易于辨识,能迅速引发吞咽反射。对于硬质食物,如青菜和肉类,建议经过长时间的炖煮以达到柔软易嚼的程度,或者将食物纤维切断、切细,去除肉筋、骨头等硬质部分。
2、防止误咽的烹调技巧
为了确保老年人进食时不发生误咽,需要调整液体食物的黏稠度。将其制成稀糊状、糊状或果冻状,以防止食物轻易流下并呛入气管。使用芡粉和专用增稠剂时,需掌握各种物质的特性,以达到恰到好处的增稠效果。根据老年人吞咽功能的程度,定制适合的食谱是至关重要的。
3、与家人共享美食的烹饪方法
鼓励老年人与家人一同进餐,使用相同的菜谱。在烹饪时,可以额外烹煮更长时间使其更软,或者添加特定的调整剂和调味品。为了健康考虑,建议少用盐和糖等调料。
本文不涉及具体的菜谱,而是讲述了适合老年人进食的食物烹调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为老年人准备出丰富多样的美食,让他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饮食生活。
▏辅助餐具的选用
对于脑和手的健康,自主进食是一种积极的刺激方式。即使是中风或偏瘫的老人,也应鼓励他们使用健侧的手进行进食,这不仅是康复训练的关键环节,更有助于他们恢复信心和提升生活质量。对于这些特殊群体,设计精良的餐具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为偏瘫或力量微弱的老人设计的餐具,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进食。选择餐具时,需考虑老人的手部活动程度、张口大小等因素。如勺子,过大的尺寸不仅使用不便,还可能引发呛噎。对于握力减弱的偏瘫老人,柄部加粗、可弯曲成角度的餐具更为适用,这样他们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容器、托盘和垫子的设计也充满人文关怀。容器的底部与边缘设计成直角,便于舀出食物,而防滑贴面则确保容器不易滑动。托盘边缘稍高,同样具有防滑设计,使得食物的放置更为稳固。垫子经过防滑处理,即使对于手部功能受限的偏瘫老人,也能轻松舀起食物。
在为偏瘫老人选择饮水杯时,更需要细致考虑。杯体的轻便、大杯柄的设计,都是为了适应手部力量较弱的老人。喝水时不宜过度后仰颈部,以避免不适。对于手部动作受限的老人,内侧倾斜的杯子、有缺口的杯口,或是带吸管的杯子和小壶,都能帮助他们更轻松地饮水,不受鼻子干扰。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
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初审 | 陈嘉琦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周阳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学习强国科普中国频道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入驻科普号
心理服务科普基地建设
把科学带回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蝌蚪五线谱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中国宇航学会
蒲公英医学情报总局
消防先生
老爸评测
阮光锋营养师
植物人史军
中国兵工学会
饮食参考
混知
合作机构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中国数字科技馆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国气象频道
深圳科博会
中国联通沃家电视
中国家电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基因农业网
CNTV-未来电视
CIBN
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TEL
4006790966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