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媒体报道,在8月8日的下午,日本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之后日本气象厅针对九州岛以及四国岛的太平洋沿岸发布了海啸预警。

虽然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深,对日本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由于震中位置位于日本南海海槽附近,日本有关方面担心此次地震可能会对南海海槽造成影响,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发布了“日本南海海槽地震临时情报——巨大地震注意报”,这是日本气象厅有史以来发出的首个巨大地震警报。

什么是“巨大地震”?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巨大地震通常指的是震级非常高,具有极大破坏力的地震。具体来说,巨大地震通常指的是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字母M表示,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每相差1.0级地震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而每相差2.0级,能量则相差约1000倍。

日本气象厅发布的“巨大地震注意报”是针对日本南海海槽地区可能发生的巨大地震风险的预警。南海海槽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如1707年的宝永地震、1854年的南海地震以及1946年的南海道大地震等。这些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引发了严重的海啸等次生灾害。

日本气象厅发布此类警报的目的是提醒公众和相关机构注意可能发生的巨大地震风险,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这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急预案等。

日本南海海槽

日本南海海槽是一个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接处的地质构造,基本是从日本静冈县骏河湾延伸至九州以东海域,大致位于日本东南沿海及其近海地区。

日本南海海槽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是菲律宾海板块向西北方向俯冲到欧亚板块下方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板块间的摩擦和应力积累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断裂,最终形成了南海海槽这一地质构造。

随着板块运动的持续进行,南海海槽地区的地壳将继续受到挤压和变形,从而可能引发更多的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日本南海海槽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板块俯冲、断层活动等,这些构造活动导致了地壳的强烈变形和应力积累,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历史上这个区域曾多次发生大地震,如1707年的宝永地震、1854年的南海地震等。这些地震不仅震级高,而且往往伴随着海啸等次生灾害,对当地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海海槽中,有一段约125公里的区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生超级地震的地方。这个区域被称为南海海沟巨大地震源区,其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大小。这个地震源区的存在使得南海海槽的地震具有非常高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为什么南海海槽对日本地震影响这么大?

南海海槽对日本地震影响如此之大,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以及板块运动特性。

南海海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这是地壳运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壳应力的积累和释放,易于引发地震,从历史上看,南海海槽沿线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从地质构造上看,南海海槽是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这种俯冲作用导致地壳物质在深处发生熔融和变形,形成岩浆和地震波。当岩浆积聚到一定程度或地壳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就会发生火山喷发或者地震。同时,海槽地区存在多条活动断层,这些断层在地震时容易发生错动和破裂,进一步加剧地震的破坏力。

从板块运动看,菲律宾海板块以每年约4-6厘米的速度向欧亚板块俯冲,这种持续的板块运动导致地壳应力的不断积累和释放。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地壳应力逐渐积累。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就会通过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由于南海海槽地区板块运动活跃,因此地震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相对较高。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日本南海海槽区域所发生的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这也是此次日本在南海海槽附近区域发生地震后,发布历史首次“巨大地震警报”的原因之所在,实在是被地震频发折腾呛了,同时也是害怕继续发生更大地震的一种警觉。

因此,日本气象厅一位官员表示,即便后续几天没有发生地震,预计南海海槽附近未来可能爆发大地震。但具体哪一天发生,实在是预测不出来。

来源: 九象科技